Thursday, July 28, 2016

心靈和誠實?真理?

人生探索欄 心靈和誠實?真理?                         周達恆 


        文題把最後兩詞都冠以問號是因為聖經和合本 (一般教會採用這譯本, 雖不完美, 卻仍算是譯得不錯的), 把真理譯成誠實, 也許是太遷就中國文化了, 新的譯本把這缺憾更正, 譯為真理.  但把主觀經驗 (心安) 看得比真理 (理得)更重的人, 可能會偏愛和合本的譯法, 因為多數人視信仰為主觀成份遠超過客觀真理的事, 何況大家對心誠則靈的看法恐怕已根深柢固呢?  上兩週本欄對靈的解釋辭不達意, 恐怕大家對靈與心靈及心安仍覺迷糊.

我們該用心靈按真理敬拜上帝是主耶穌在糾正一個錯誤敬拜觀時說的 (請參看新約聖經約翰福音第4章).  從人類各式各樣敬拜看, 包括基督教不少教派, 真要感慨大家仍受慣性定律影響, 甚至是控制, 使敬拜成為形式主義掛帥.  心不在焉固然極之普遍, 甚至因而被視為夫復何求.  既然只問人有沒有到, 不問心有沒有到, 自然不必理會他們在想些甚麼, 更絕對談不上是按真理了.  不過最妙不可言的是參與這樣敬拜的人, 卻會認為責任已盡而覺得心安.  例如汪洋大盜每次大有所獲後, 在這方面恪守諾言, 向他們敬拜的對象還願獻祭, 據說比常人更認真.  難道他們這種“虔誠”的表現, 就應當使他們可以擁有心安理得的感受嗎?  可惜類似這情況, 特別在政治與商業運作上, 與之比較, 又怎能說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呢!

本月初提到大多數人的靈性因遠離天父上帝而大大失效. 受過良好德育教導的人, 在某些情況下卻由於有不能心安的感覺, 仍會有一點自制力.  既可惜又可憐的是:  從社會整體運作標準在不斷下降的層面看, 前途怎許樂觀呢?  拒絕用從創造主而來的真理作標準, 進而把一切客觀的理念也推翻, 用主觀或美其名為求心安的態度去斷事, 能夠不每況愈下嗎?  其實真正可靠的心安需要人的靈復甦. 也就是包括我們從天父上帝而來卻已被熱鐵烙慣而大大失效的良心, 需要因與上帝重建關係而漸漸恢復功能, 又因我們願意天天親近祂, 在祂所賜給我們的座標 (聖經) 上下苦功, 心靈與祂日見接近而慢慢顯出其本應有的敏銳, 才可以盼望在挽狂澜於既倒的事上稍盡綿力.

任何脫離從天父上帝而來的指示另求子虛烏有的心安, 即使是用被視為最有傳統根據, 世代承傳的禮儀去人到心不到地求心安, 只是像汪洋大盜那種自我欺騙的行為.  若是更進一步地去追求跟隨某些自稱或被稱為有道之士, 從他們身上可以得到頓悟或更了不起的能力或能量, 除了自欺及受欺, 更是玩火的行為.  這不在本文範圍之內, 只是要簡單地提醒基督徒不要忘記約翰壹書第四章的囑咐是沒有選擇餘地的, 切勿作錯誤假設或是掉以輕心. 

                                                                                         2016/7/29

Wednesday, July 20, 2016

虛無縹緲?

人生探索欄 虛無縹緲?           周達恆

有一位朋友及另一位讀者覺得上週本欄一些觀念若不說是混淆不清, 最低限度也語焉不詳.  我沒有強辯之意, 且要承認在交稿後我已有這顧慮.  雖然希望以本文稍作補過, 但也要先聲明不保證成功, 因為有些觀念可能是不能靠下定義或用其他方法絕對清楚地完全表達.  不提寫的人功力有限, 更不敢說讀者也許有人水平不夠, 事實上有些事確實是只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 既不一定是所謂秀才遇著兵, 也大概不是由於作者與讀者級數不同, 或是基本上是作者太不知自量 (這可能性是有的, 可是仍願意花時間讀這些破文字的朋友, 大概不會如此看, 因為有這看法的人不會仍是本欄讀者), 乃是人的知識太有限, 也因此容易使我們對事理犯以偏蓋全的毛病,  這是不少尖端科學家也會犯的, 更不要說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了.

人對靈界的事向來興趣不低, 可惜認識既不深, 錯誤固然難免, 掛一漏萬更是極為普遍.  但聖經卻用很尋常的一個字來代表靈: 風.  在衛星可以讓我們看見風暴構成過程及動向的時代, 這字仍被天父上帝採用, 或者會使我們更納悶.  並且聖經又說風隨著意思吹,  又說我們不知風從那兒來, 往那裡去.  在這時代這些話不會過時落伍嗎?  我們不能用聖經寫作年代久遠作辯護, 因為聖經是上帝賜下的, 祂是無所不知的, 怎會不知道在21世紀會有衛星可以把上述的情況顯露呢? 老實說, 我以前也不明白, 直至多注意大風暴的路線及受風搧動而失控的山林大火, 才知道我們對風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且放下從科學角度看風,  沒有人會對風的存在懷疑, 也沒有人會說不知道風是怎樣的一回事.  故意不說風是甚麼, 因為大家對風的認識並非講究知道風是甚麼, 而且要說是甚麼也令人有無從說起的感覺, 但從風是怎樣一回事看, 大概不會有人認為是難以向最年幼的孩子解釋的.  人在老化過程中常有的一些現象是:  聽覺減弱, 視力不足, 味覺退化, 嗅覺失靈, 連觸覺大不如前也非罕見, 可是我們的皮膚對風卻似乎愈來愈敏感.  年輕時不怕風吹雨打, 追求乘風破浪帶來的感覺, 但老化的一個現象卻是畏風, 與一個人在體弱或在病中怕風的感覺相似.  這也許是天父上帝為甚麼要以風代表靈, 因為風既具體卻是抓不住也難以解釋的.

雖然所羅門王是真正具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智慧, 他也說人生的空虛如同捉影和捕風,  可是他並非消極主義者, 因為他寫的傳道書最後幾節便清楚表明他真正的人生觀.  而約伯記的名言:  我從前風聞有祢, 現今親眼看見祢, 更讓我們認識上帝是靈, 所以拜祂的要用心靈和真理去拜祂.  下週用耶穌基督這句話繼續探討這課題. 

                                                                                         2016/7/22

Thursday, July 14, 2016

理得卻不心安?

人生探索欄 理得卻不心安?                    周達恆   

我們雖然活在以感性為重的後現代主義氣候下, 畢竟仍是有理性的人.  不能只憑感性, 或美其名為“但求心安”, 便不管事情是否有理或合理.  但合理的定義連真心尋求真理的人也難以事事同意.  可幸一些大是大非的事, 仍然有放諸四海皆準, 被絕大多數人公認之理.  對基督徒而言, 更有些聖經教導的基要真理是不受時代及文化影響, 堪稱為絕對座標, 持之以律己待人是不會出錯的.  即使如此, 也有一些是既重要, 卻仍在運用時要有因時制宜的空間去處理的事, 要求我們在理得以外也有心安的把握.  下文嘗試探討這個層面.

創造主既賜予我們一個可以分析事理的頭腦, 但同時也賜給我們更高一個層面的靈性.  靈性和感性雖有很大距離, 可是從某一角度看, 也許接近感性比接近理性多一點點.  可惜從始祖背叛天父上帝, 大部份人在大多數時間都落在一個靈性極為昏迷, 近乎沈睡, 甚至接近完全不起作用的境況, 故此單憑感性來作決定實屬不智.  從另一角度用聖經的話去描述, 我們的良心好像是被熱鐵烙慣一樣, 幾乎失去了功能, 可是也並非絕對沒有感覺.  既然如此, 全盤排除在某些情況下, 這個通常不大起作用的靈性, 仍會有近似一個在昏迷狀態中仍未全失知覺, 在某種剌激下仍會盡力作表示有點類似 (這情況有時極輕微, 要對這人有很深入的了解及十分細心的觀察才會發現, 但也很難決定這表示必然代表甚麼意義).  同樣地, 在有些事情上, 表面上完全站在有理一方的人, 卻可能對被公認有理後, 卻仍有不安的感覺.

當被問及應如何處理這感覺時, 我鼓勵有這感覺的人盡可能不要急於作決定.  除了上段提出的因素, 另一個理由是被視為理虧的一方, 很可能只是不善於表達自己, 或有難言之隱, 又或者會在一些氣氛緊張情況下突然記憶成了一片空白, 或有在答辯時忘掉或遺漏陳述一些重要的論據.  這些困難有時反而是被判有理的一方覺得有點奇怪, 甚至因此感到不安.  這種情形大有可能是由於勝訴者認為有某些疑點未有獲得答案, 或是讓勝方覺得是雖然不同意卻可以理解的原因.  

若持不同意見的雙方最終目的是為了真相大白而非爭一口氣, 文題的情況便是應該被慎重考慮, 因為若勝方仍感心裡不安, 這勝利豈非十分空泛, 因此也沒有真正的意義嗎?  且不要妄下結論地說勝方只是憑口才, 搜集資料的本領, 或更差勁的是人緣比對手好, 或因往昔的交情較深, 比較容易取信於一些證人, 或在這些證人存疑時會傾向於相信勝方, 這種表面勝利是虛的.  我甚至會進一步說是雖勝仍敗, 真應該尊重上帝所賜的良知, 放棄採取理直氣壯的驕傲態度.

                                                                       見報日期:  2016/7/15

Wednesday, July 6, 2016

真正的心安

人生探索欄 真正的心安                              周達恆 

上週把兩個很大的課題合併, 朋友提醒我應把該文拆成三四篇, 可惜受時間及功力限制, 未能簡化, 只好視之為導言, 本月餘下數週再加解釋.  因文末的部落格可免讀者要保留數週材料才能去追踨來龍去脈的煩瑣, 也許不失為解決辦法.

沒有人絕對不受情緒影響, 喜怒哀樂以外, 最常有的是掛念, 而且不時會演變成為掛慮, 因缺乏想要得的消息產生焦慮或憂愁, 沒有解憂善法時, 也許會弄成憂鬱甚至患上抑鬱症. 若究其根源, 又可能含有相當程度的恐懼感作祟.  其他起初沒有如此嚴重的情緒是厭煩感或對某些人或事感到厭倦, 倘若不好好處理也可以不慎地掉進厭世的危險. 從另一方向看,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說法, 即使視為是安慰他人的用語,離開實情也不遠, 用喜怒哀樂形容情緒, 有誤導大家認為情緒應是正面與負面各半的弊陋.  不過情緒也不是人感性狀態及是否能夠心安的全部成因, 例如更深一層的愛與恨, 忠心耿耿或是昧著良心行詭詐, 願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與凡事斤斤計較的慣性心態對比, 喜新厭舊或憎人富貴厭人窮的不良心理, 自卑感及因而產生的自大狂, 都比情緒更有影響我們能否心安的作用.

從 “心安理得”習慣上被合稱去看, 求心安的另一個主要動機不離事情是否有理, 而且是真正有理, 不是橫蠻地說歪理也是理的那種所謂理, 況且即使是如此強詞奪理也顯出大家對理的重視.  用歪理來安撫自己求心安也許自以為可以騙己欺人, 其實欺人固然不見得會成功, 大多數情形是別人看見已到不可理喻的階段而停止辯論, 而自己也自知是理虧, 只是面子掛不下來才出此下策. 最可憐的是常行這下策者, 漸漸成為孤島, 因為友情最可貴的無過於貴相知心, 若任何一方面經常採取這下策掩過飾非, 豈不是只能交同惡相濟的所謂知己嗎?  這樣的知己不早晚成為出賣自己的人才怪呢, 怎談得上可以心安呢?

        真正的心安帶來極多好處.  對大多數人而言, 最大的好處可能是因心情愉快, 在體康方面也佔便宜.  心情常處於欠佳甚至抑鬱的人, 患病的頻率固然較高, 而且有病時, 康復所需要的時間也較長.  現代醫藥界承認人的心理對生理有重大的影響, 而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老話 “心病還須心藥醫”更顯出心理因素有多重要.  其實不少難說是源於心病的身體違和, 溯其源也可能與長期的心理不平衡有一些關係.  按照聖經的教導, 喜樂的心便是良藥.  我們信耶穌的人常用這句話提醒身體欠佳的主內兄姊, 及把這寶貴的真理介紹給未接受耶穌的朋友, 因為即使病因非由於心病, 用在基督裡的喜樂面對, 會使藥物功效大大地增加.

                                                                                            20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