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30, 2019

炎夏与寒冬的对比 // 炎夏與寒冬的對比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炎夏与寒冬的对比                      周达恒

             在这空调普及时代, 奇热或奇寒对大多数人起居的影响, 不及早两代严重. 以前夏日炎热, 日又长时, 幸好尚未有高楼大厦, 更没有因水泄不通的繁忙交通,让大家失去安全感并要呼吸废气, 在房子前乘凉, 与邻居谈天说地, 大家关系就算并非无话不谈, 也不致形同陌路. 大家都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相互倚赖关系, 不绝对认同各家自扫门前雪的俗语. 对比现在居住在数以十计的高楼大厦者, 不少认不清同一层其他六至八家的住户是谁. 冬天若已经穿上全套防寒服装, 连样貌也不一定看得十分清楚, 因此冬天也许仍比夏天不利于邻舍关系的建立?

             嘲讽懒人的儿歌以夏日炎炎正好眠为不读书的理由, 我觉得这句话有牵强之嫌. 也许上世纪初或这儿歌写成的更早时代, 情况与我在上世纪中叶仍是孩童时代的印象大异, 我不算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可是连下午睡懒觉的习惯也没有, 因此很难想像为什么要浪费可供玩乐的时间去睡觉, 更难想像可以用这个作推搪读书的理由, 因为若被强迫学习也是早上的事, 不会是下午炎热的时刻, 反而在冬天早上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起床, 更合情合理. 不过早上仍有必要吃早膳, 肚子饿的推动力比怕冷不愿起床的理由较大, 起床后重回已经冷冰冰的床的吸引力不够大. 不知读者是否有同感呢?

             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勤奋比对南洋及中美与南美北部国家一些人的生活方式, 热带靠近赤道地区, 似乎有让居民倾向懒惰的弊病. 反之, 爱斯基摩人大半年要与寒冷斗争, 他们的斗志固然要高昂, 自律与勤奋心态更是生存必要条件, 他们为什么不往南移, 不像欧亚历来是北方民族一次又一次南侵, 不断把南方人口迫往更南的地域迁徙, 有待人类学者, 历史学家及其他专家们的研究. 从这大层面看, 气候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固然有一定影响力, 可是个人及群体的选择和个别及整体的意志力, 大概也扮演举足轻重之角色.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 被欣羡为四季如春的三藩市及湾区, 近三十年来, 房价狂升的大趋势使三藩市市政府把年入十万元列为低收入的家庭. 也许这个新现象要让大家及研究这课题的专家重新考虑上文的观点及假设. 驱策人们选择在那些地方定居, 确实是对很多不同因素详加考虑后才会作出的决定. 在这时代为了逃避被视为悪劣的天气而迁居, 已经在全部考虑因素中, 很可能不再占举足轻重地位, 加上资讯高度发展取代不少上班族天天回办公室的必要, 若北半球两个占地最多的苏俄及加拿大, 明白及善用它们拥有的最大资源是土地, 利用地下石油使严冬仍可以在其中生活, 是否有一天会改变全世界的政治局面呢?


                                                                        见报日期: 2019/8/2

人生探索欄                     炎夏與寒冬的對比                     周達恆

             在這空調普及時代,  奇熱或奇寒對大多數人起居的影響,  不及早兩代嚴重.   以前夏日炎熱,  日又長時,  幸好尚未有高樓大廈,  更沒有因水洩不通的繁忙交通,  讓大家失去安全感並要呼吸廢氣,  在房子前乘涼,  與鄰居談天說地,  大家關係就算並非無話不談,  也不致形同陌路.   大家都明白遠親不如近鄰的相互倚賴關係,  不絕對認同各家自掃門前雪的俗語.   對比現在居住在數以十計的高樓大廈者,  不少認不清同一層其他六至八家的住戶是誰.   冬天若已經穿上全套防寒服裝,  連樣貌也不一定看得十分清楚,  因此冬天也許仍比夏天不利於鄰舍關係的建立?

             嘲諷懶人的兒歌以夏日炎炎正好眠為不讀書的理由,  我覺得這句話有牽強之嫌.   也許上世紀初或這兒歌寫成的更早時代,  情況與我在上世紀中葉仍是孩童時代的印象大異,  我不算是勤奮好學的孩子,  可是連下午睡懶覺的習慣也沒有,  因此很難想像為甚麼要浪費可供玩樂的時間去睡覺,  更難想像可以用這個作推搪讀書的理由,  因為若被強迫學習也是早上的事,  不會是下午炎熱的時刻,  反而在冬天早上不願離開溫暖的被窩起床,  更合 情合理.   不過早上仍有必要吃早膳,  肚子餓的推動力比怕冷不願起床的理由較大,  起床後重回已經冷冰冰的床的吸引力不夠大.   不知讀者是否有同感呢?

             從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勤奮比對南洋及中美與南美北部國家一些人的生活方式,  熱帶靠近赤道地區,  似乎有讓居民傾向懶惰的弊病.   反之,  愛斯基摩人大半年要與寒冷鬥爭,  他們的鬥志固然要高昂,  自律與勤奮心態更是生存必要條件,  他們為甚麼不往南移,  不像歐亞歷來是北方民族一次又一次南侵,  不斷把南方人口迫往更南的地域遷徙,  有待人類學者,  歷史學家及其他專家們的研究.   從這大層面看,  氣候對人類的生活方式固然有一定影響力,  可是個人及群體的選擇和個別及整體的意志力,  大概也扮演舉足輕重之角色.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  被欣羨為四季如春的三藩市及灣區,  近三十年來,  房價狂升的大趨勢使三藩市市政府把年入十萬元列為低收入的家庭.  也許這個新現象要讓大家及研究這課題的專家重新考慮上文的觀點及假設.   驅策人們選擇在那些地方定居,  確實是對很多不同因素詳加考慮後才會作出的決定.   在這時代為了逃避被視為悪劣的天氣而遷居,  已經在全部考慮因素中,  很可能不再佔舉足輕重地位,  加上資訊高度發展取代不少上班族天天回辦公室的必要,  若北半球兩個佔地最多的蘇俄及加拿大,  明白及善用它們擁有的最大資源是土地,  利用地下石油使嚴冬仍可以在其中生活,  是否有一天會改變全世界的政治局面呢?             
                                                                        見報日期:  2019/8/2

Friday, July 26, 2019

神主胜于民主? // 神主勝於民主?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神主胜于民主?                                           周达恒



             上周粗枝大叶跟读者探讨民主的困难, 本周继续从理论层面

跟大家研讨与文题相关的一些观念. 先解释为何要声明是从理

论层面看, 因为应该实行神主制的教会, 并没有为大家带来好模

式, 更谈不上榜样. 全球各地及各语言文化的教会, 无论是有宗

派名义或自称独立的教会, 从行政架构层面可以大致分为三种

体制: 主教制, 长老制, 会员制. 这三种行政制度从表面看, 会员

制最民主, 主教制最中央集权, 长老制在两者之间. 事实上, 每种

制度的首要目的都应该是透过各自的运作模式寻求明白和实践

上帝的旨意(下文把上帝及神这两个词互换). 我们从被视为最民

主的行政方式看也许比较容易明白. 会员制是把教会重大的决

定赋予被他们接纳为会员的人, 不是每一个去该教会参加崇拜

及其他活动的人. 因为大多数教会欢迎任何人参加他们的公开

及常的聚会, 特别是主日(星期日)的崇拜. 可是也会要求参与其

中圣餐那项目者必须符合各自教会所定的条件, 而且当他们举

行商讨教会行政事宜上, 也各有各的标准. 因此按这些规则看

, 可说没有教会是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制. 主要理由是只有通过

他们审核的人, 才被承认他们所投的票代表他们寻求上帝旨意

后, 认为是上帝的旨意让他们以所投票表达这个认定. 采取其他

决策方式的教派, 也同样期望被视为德高望重的长老或主教的

决定, 代表他们寻获上帝的旨意.



             除了对无神论者而言, 上帝的旨意远胜人意是难以否认的

事. 虽然间中会听到造化弄人的抱怨, 但极端自大狂者毕竟罕

有, 何况这种人本身最不快乐, 即使用曲高和寡自我解嘲, 也不

解决孤单的苦恼, 故此没有用他们的想法作标准的理由. 当一个

虔诚寻求上帝旨意的教会, 认定所作的决定是出于上帝, 齐心协

力去完成神的旨意, 便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情况具有的力量之大

是难以评估的. 怪不得魔鬼常常千方百计去破坏教会以致达不

到这个状态, 甚至在较小层面上也竭力拦阻教会的一些单位, 如

到认真寻求上帝旨意的地步. 常见的魔鬼手段是让上述的一些

教会内之运作单位被所谓强势领袖只手遮天, 或用公事公办的

方式取代寻求天父的旨意, 把世俗的办事方式搬到教会的事工

上, 即使率很高, 却失去了情意, 更谈不上让人觉得有亲切感. 上

帝的旨意被公式化的恶果是失去了虚心寻求祂, 并以顺服上帝

的心, 行出祂的心意, 超越人间一切制度可以达到的境界, 让教

会的运作及主内兄弟姊妹的关系比不上本着天下为公的心态, 

服务在他们辖下的社团组织的运作效率及温情.


                                                                                                                                             见报日期: 2019/7/26                                                                         


人生探索欄                                         神主勝於民主?                                                達恆

             上週粗枝大葉跟讀者探討民主的困難,  本週繼續從理論層面

跟大家研討與文題相關的一些觀念.   先解釋為何要聲明是從理

論層面看,  因為應該實行神主制的教會,  並沒有為大家帶來好模

,  更談不上榜樣.   全球各地及各語言文化的教會,  無論是有宗派

名義或自稱獨立的教會,  從行政架構層面可以大致分為三種體

:  主教制,  長老制,  會員制.   這三種行政制從表面看,  會員制最民

,  主教制最中央集權,  長老制在兩者之間.   事實上,  每種制度的首

要目的都應該是透過各自的運作模式尋求明白和實踐上帝的旨

(下文把上帝及神這兩個詞互換).   我們從被視為最民主的行政

方式看也許比較容易明白.   會員制是把教會重大的決定賦予被

他們接納為會員的,  不是每一個去該教會參加崇拜及其他活

動的人.   因為大多數教會歡迎任何人參加他們的公開及經常的

聚會,  特別是主日(星期)的崇拜.   可是也會要求參與其中聖餐那

項目者必須符合各自教會所定的條件,   而且當他們舉行商討教

會行政事宜上,  也各有各的標準.   因此按這些規則看,  可說沒有教

會是實行一人一票的民主制.   主要理由是只有通過他們審核的

,  才被承認他們所投的票代表他們尋求上帝旨意後,  認為是上

帝的旨意讓他們以所投票表達這個認定.   採取其他決策方式的

教派,  也同樣期望被視為德高望重的長老或主教的決定,  代表他

們尋獲上帝的旨意

             除了對無神論者而言,  上帝的旨意遠勝人意是難以否認的

.  雖然間中會聽到造化弄人的抱怨,  但極端自大狂者畢竟罕

何況這種人本身最不快樂,  即使用曲高和寡自我解嘲,  也不解

決孤單的苦惱,  故此沒有用他們的想法作標準的理由.   當一個虔

誠尋求上帝旨意的教會,  認定所作的決定是出於上帝,  齊心協力

去完成神的旨意,  便是理所當然的事.   這情況具有的力量之大是

難以評估的.   怪不得魔鬼常常千方百計去破壞教會以致達不到

這個狀態,  甚至在較小層面上也竭力攔阻教會的一些單位,  如主

日學,  團契,  宣教事工,  青少年事工及其他單位的運作使達不到認

真尋求上帝旨意的地步  常見的魔鬼手段是讓上述的一些教會

內之運作單位被所謂強勢領袖隻手遮天,  或用公事公辦的方式

取代尋求天父的旨意,  把世俗的辦事方式搬到教會的事工上,  

使效率很高,  卻失去了情意,  更談不上讓人覺得有親切感.   上帝的

旨意被公式化的惡果是失去了虛心尋求祂,  並以順服上帝的

行出祂的心意,  超越人間一切制度可以達到的境界,  讓教會的

運作及主內兄弟姊妹的關係比不上本著天下為公的心態,  服務

在他們轄下的社團組織的運作效率及溫情.

                                                                                                                                                   見報日期:  2019/7/26

Tuesday, July 16, 2019

天下为公 = 民主基石? // 天下為公 = 民主基石?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天下为公 = 民主基石? 周达恒

             礼运大同篇的理念是否人类中最早的民主观, 请恕我不能为
大家提供答案, 可惜这崇高理想经常被成王败寇的事实淹没, 打
起为国为民的各时代揭竿起义者,曾几何时被捧上九五至尊的
高位上, 若不采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手段排除功臣, 只是让他
们有名无实地赋闲, 也没有把他们变相软禁, 可算是只成为飞鸟
尽良弓藏,没有成为狡兔死, 走狗烹的典型例子, 已经值得额手
称庆. 现代西方民主社会的政客, 如美国国会的议员没有任期的
上限, 虽然没有执法的实权, 只有立法的责任, 而且因为清楚地
建立在立法, 执法及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 因有先例可援, 才
被认为是较明朗的法规. 然而因为议员没有任期的上限, 各党派
中资深的议员, 不乏为自己地位及党的利益而把牺牲小我完成
大我的理想, 反行其道地成了不顾国家长远利益, 把个人及党的
利益放在首位, 完全违反天下为公的崇高理念.

             妨碍实践天下为公理想的罪魁祸首, 也许不是一些哗众取宠
的无耻政客之专利, 乃是源于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的自私自利观
念, 而这人皆共有的私心, 乃人类始祖违背创造主的命令而带来
的必然悪果, 因此天下为公的理想本身已有商榷的必要. 各个自
由世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政党, 每个政党都以代表人民利益为
口号, 可是没有一个政党可以真正代表全部人的利益而当选, 只
有两大政党的国家已经不多, 国家人口少得可怜却政党林立的
大概首推以色列. 大多数政党的口号都或明显, 或较隐藏的以替
天行道为主题. 我国历史更不乏明目张胆或暗中挟天子以令诸
侯的案例, 因此文题的问号该引致的答案不言而喻.

             若上段的立论获得读者首肯, 民主基石应该是怎么才稳当
呢? 大同篇描述的理想世界是否在当时生活也许比较简单的时
代可以涵盖一切, 或最低限度是大多数的情况, 我们已难考究,
放在现代便免不了有过份简陋的缺憾. 可是最大的困难是立论
的基础假设有不能被克服的困难: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 因为基本
的困难是以人为本位是其致命伤. 要求有限的人用无限的智慧
去处理众意纷纭的事, 岂非比与虎谋皮更不实际吗? 我们可以期
望或想像当政者劝吁支持他们, 投他们政党的票, 使他们大权在
握的领袖, 把他们在选举击败的那一方之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
上吗? 若文题首句的标准也不足以成为民主的基石, 还有更崇
高, 更可行的标准吗? 我要斗胆说没有, 因为文题首四字的两个
词及后四个字的第一个词都有严重的困难. 把天下定为范畴是
忘记了缺乏上天的角度, 公的定义便成问题, 也因而会把民主取
代了神主. 下周与读者探讨有关这层面的考虑.

                                                                                                                                                 见报日期: 2019/7/19

人生探索欄                                         天下為公 民主基石?                                                         周達恆

             禮運大同篇的理念是否人類中最早的民主觀,  請恕我不能為
大家提供答案,  可惜這崇高理想經常被成王敗寇的事實淹沒
起為國為民的各時代揭竿起義者,  曾幾何時被捧上九五至尊的
高位上,  若不採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手段排除功臣,  只是讓他
們有名無實地賦閒,  也沒有把他們變相軟禁,  可算是只成為飛鳥
盡良弓藏,  沒有成為狡兔死,  走狗烹典型例子,  已經值得額手
稱慶.   現代西方民主社會的政客,  如美國國會的議員沒有任期的
上限,  雖然沒有執法的實權,  只有立法的責任,  而且因為清楚地建
立在立法,  執法及司法三權分立的基礎上因有先例可援,  才被認
為是較明朗的法規.   然而因為議員沒有任期的上限,  各黨派中資
深的議員,  不乏為自己地位及黨的利益而把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的理想,  反行其道地成了不顧國家長遠利益,  把個人及黨的利益
放在首位,  完全違反天下為公的崇高理念

             妨礙實踐天下為公理想的罪魁禍首,  也許不是一些譁眾取寵
的無恥政客之專利,  乃是源於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的自私自利觀
,  而這人皆共有的私心,  乃人類始祖違背創造主的命令而帶來
的必然悪果,  因此天下為公的理想本身已有商榷的必要.   各個自
由世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政黨,  每個政黨都以代表人民利益為
口號,  可是沒有一個政黨可以真正代表全部人的利益而當選
有兩大政黨的國家已經不多,  國家人口少得可憐卻政黨林立的
大概首推以色列.   大多數政黨的口號都或明顯,  或較隱藏的以替
天行道為主題.   我國歷史更不乏明目張膽或暗中挾天子以令諸
侯的案例,  因此文題的問號該引致的答案不言而喻.

             若上段的立論獲得讀者首肯,  民主基石應該是怎麼才穩當
?   大同篇描述的理想世界是否在當時生活也許比較簡單的時
代可以涵蓋一切,  或最低限度是大多數的情況,  我們已難考究,  
在現代便免不了有過份簡陋的缺憾.   可是最大的困難是立論的
基礎假設有不能被克服的困難: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   因為基本的
困難是以人為本位是其致命傷.   要求有限的人用無限的智慧去
處理眾意紛紜的事,  豈非比與虎謀皮更不實際嗎?   我們可以期望
或想像當政者勸籲支持他們,  投他們政黨的票,  使他們大權在握
的領袖,  把他們在選舉擊敗的那一方之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
?   若文題首句的標準也不足以成為民主的基石,  還有更崇高,   
可行的標準嗎?   我要斗膽說沒有,  因為文題首四字的兩個詞及後
四個字的第一個詞都有嚴重的困難  把天下定為範疇是忘記了
若缺乏上天的角度,  公的定義便成問題,  也因而會把民主取代了
神主.   下週與讀者探討有關這層面的考慮.
                                                                                                                                                        見報日期:  2019/7/19

Wednesday, July 10, 2019

国策与家计 // 國策與家計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国策与家计                                       周达恒


              上周从较肤浅的角度探讨国与家的关系, 本周改从文题角度抛砖引玉. 首先声明下文绝非从大家族企业层次作起点, 乃是从近代核心家庭角度提问. 也许不少读者会认为在当今各大国政治气候下, 我们这些平民百姓, 不被当政者视为无足轻重的蚁民, 只是偶然基于收买民心的必要, 才不耻下问, 让民众受宠若惊, 文题两个观念怎能相提并论呢?可是任何成功的政治领袖都明白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 离不开为人民营造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环境. 若社会最基础的单位– 家庭, 失去存在价值, 国家前途怎能乐观呢? 可是北美婚姻泰半既以离异结束, 晚近统计数字把离婚率趋势视为停留在稍低于半数之上, 实因无视年轻一代同居不婚者众, 使这统计数字大失准确性. 若认为有些人不止离婚一次, 也影响统计的可靠性, 我只能从反面看, 无论家的观遭遇多少冲击, 核心家庭的存在仍是不辩的事实. 文题的家计也许要包括考虑由于男性平均比女性早死十年, 应包括寡居妇女的家, 更要包括因丈夫不负责任地“失踪”, 只有母亲及孩子的家.

              政府对家庭最大及最跨代的影响, 似乎应该是税法的设计及为家庭提供的服务. 随着时代的改变, 家庭单位要获得的服务也有不断改变的趋势. 问题是政府应当走在大势所趋的前头, 或是随波逐流而已? 在过去数十年,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段让人看到在这些层面上, 真是各家施各法. 篇幅所限, 下文只可以从强制实施一胎制及相反地鼓励生育的政策作思考.

              美国国策对孩子十分看重, 因此非法或未有合法地位的孩子也可以获得政府的资助. 从美国牧师口中, 我听说有母亲儿女成群, 从肤色及族裔特色可以断定不是来自同一父亲.这个“家”的生活费来自政府给孩子的资助, 不必倚靠一般家庭父亲的收入. 以前不少黑人及印第安人也是靠政府的救济金过活, 他们家庭的孩子数字也不受现代一个起两个止的观念影响. 可是这些特例却似乎并不影响大多数家庭在决定有多少个孩子时的考虑. 这是否说明税法及为家庭服务这两个比较传统的政府手段已过时及失效呢? 若这两个层面已失去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政府可以从那些层面去影响大家对生养儿女的看法呢? 当人口不断老化, 养老院供不应求的情况及费用的昂贵使老人生活的素质不断下降的环境中, 家计是否有重新下定义的必要呢? 若长者在儿孙家生活可以从成为一个负担成为一个值得被严肃考虑的选择, 而不是另一个可供外判的自然运作模式, 国家全面推动大家重思这日益严重的家庭及社会问题, 在税法上从新角度去设计鼓励三代至四代同堂, 也许是一条出路呢!

                                                                                                                                             见报日期: 2019/7/12



人生探索欄                            國策與家計                           周達恆

        上週從較膚淺的角度探討國與家的關係,  本週改從文題角度拋磚引玉.    首先聲明下文絕非從大家族企業層次作起點,  乃是從近代核心家庭角度提問.   也許不少讀者會認為在當今各大國政治氣候下,  我們這些平民百姓,  不被當政者視為無足輕重的蟻民,  只是偶然基於收買民心的必要,  才不恥下問,  讓民眾受寵若驚,  文題兩個觀念怎能相提並論呢?   可是任何成功的政治領袖都明白自己存在的真正價值,  離不開為人民營造讓他們可以安居樂業的環境.   若社會最基礎的單位 家庭,  失去存在價值,  國家前途怎能樂觀呢?   可是北美婚姻泰半既以離異結束,  晚近統計數字把離婚率趨勢視為停留在稍低於半數之上,  實因無視年輕一代同居不婚者眾,  使這統計數字大失準確性.   若認為有些人不止離婚一次,  也影響統計的可靠性,  我只能從反面看,  無論家的觀念遭遇多少衝擊,  核心家庭的存在仍是不辯的事實.   文題的家計也許要包括考慮由於男性平均比女性早死十年,  應包括寡居婦女的家,  更要包括因丈夫不負責任地失蹤”,  只有母親及孩子的家.

        政府對家庭最大及最跨代的影響,  似乎應該是稅法的設計及為家庭提供的服務.   隨著時代的改變,  家庭單位要獲得的服務也有不斷改變的趨勢.   問題是政府應當走在大勢所趨的前頭,  或是隨波逐流而已?   在過去數十年,  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段讓人看到在這些層面上, 真是各家施各法.   篇幅所限,  下文只可以從強制實施一胎制及相反地鼓勵生育的政策作思考.  

        美國國策對孩子十分看重,  因此非法或未有合法地位的孩子也可以獲得政府的資助.   從美國牧師口中,  我聽說有母親兒女成群,  從膚色及族裔特色可以斷定不是來自同一父親.   這個“家”的生活費來自政府給孩子的資助,  不必倚靠一般家庭父親的收入.   以前不少黑人及印第安人也是靠政府的救濟金過活,  他們家庭的孩子數字也不受現代一個起兩個止的觀念影響.   可是這些特例卻似乎並不影響大多數家庭在決定有多少個孩子時的考慮.   這是否說明稅法及為家庭服務這兩個比較傳統的政府手段已過時及失效呢?   若這兩個層面已失去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府可以從那些層面去影響大家對生養兒女的看法呢?   當人口不斷老化,  養老院供不應求的情況及費用的昂貴使老人生活的素質不斷下降的環境中,  家計是否有重新下定義的必要呢?   若長者在兒孫家中生活可以從成為一個負擔成為一個值得被嚴肅考慮的選擇,  而不是另一個可供外判的自然運作模式,  國家全面推動大家重思這日益嚴重的家庭及社會問題,  在稅法上從新角度去設計鼓勵三代至四代同堂,  也許是一條出路呢!
                                                                        見報日期:  2019/7/12


Wednesday, July 3, 2019

国不离家? // 國不離家?




人生探索栏                                                    国不离家?                                                          周达恒


                昨天是美国的国庆, 本周一是加拿大的国庆. 包括在美国读书的日子, 我在这两个国家生活, 合共已接近半个世纪, 虽然仍持加拿大护照, 拿美国居留卡也逾三十年, 却不敢说对这两个国家有归属感. 在香港从读小学至大学, 因为那时香港仍是英国殖民地, 更难说对香港有真正归属感. 美国及加拿大都有不少各国移民, 而且真正的本土人, 无论是印弟安人或爱斯基摩人, 绝大多数与主流社会脱节, 他们的地位, 更免谈他们的归属感, 恐怕连极左政客及媒体所捧上首位的边缘份子也望尘莫及. 不过从上世纪末叶开始, 美国文化的家庭观加速瓦解, 国家观随着非法移民的大增也备受冲击, 没有公民地位, 甚至是有些非法移民也被允许(也许是被鼓励? ) 投票, 家的观念既然淡薄, 国的观念不再强烈, 岂不是顺理成章, 理所当然的事吗?

                任何社会群体都须要有被认同感, 不然便没有存在价值. 例如上世纪初, 香港及北美的一些宗亲会(其他地区如何因我没有研究不敢妄言) 大行其道, 可是未到本世纪被已经式微. 况且在其全盛时期, 人数众多被视为中国十大姓氏的许多个姓氏也并没有在各地设有会所. 因政治需要而有的各级政府, 也随时代的改变而界线经常被修改, 甚至如大英联邦的日不落大帝国, 也在数十年前已达穷途末路之境, 现今英国谋求脱离欧洲共同市场的前景尚未明朗, 苏俄解体后的余波将会继续带来的变动如何, 更没有人敢断言. 东方社会家族企业的模式是否会被西方大企业的运作模式取代, 也难猜测, 而大家对犹太人自旧约时代被掳, 从但以理书至以斯帖记可以窥见的雄厚经济势力是如何保持的, 恐怕连一知半解也谈不上, 凡此种种都显示家庭是任何社会的基石.

                没有健康家庭的任何国度, 都站不住脚. 我不是历史学家, 可是中国在经历了两次被外族统治的困厄仍保存了独有的文化特色, 看来首功应该是家庭的结构够强, 基本价值观没有被冲淡. 也许以前中美及南美的玛雅(Maya) 文化从历史尺度看是急遽消失, 与他们的家庭观不够结实有一些关系, 但缺乏资料, 难下结论, 只盼读者中若有人研究他们文化为何突然消失, 有多一个探讨的角度. 人口刚超越中国人的印度, 也是另一个值得从这角度去探讨的案例, 况且他们的阶级制度在各国中也是独有的,被视为官方语言的数字也令人难以置信, 真是值得在探讨文题时用来作借镜. 我所认识的印度朋友, 他们对家的重视不亚于我们, 身处国外与外族通婚的比率也许比我们更低, 语言及本身文化的保留之比较也是研究文题的不可缺层面. 对希望本文可以提供答案的读, 请容我致歉.
                                                                                                                                                见报日期: 2019/7/5


人生探索欄                         國不離家?                                  周達恆

        昨天是美國的國慶,  本週一是加拿大的國慶.   包括在美國讀書的日子,  我在這兩個國家生活,  合共已接近半個世紀,  雖然仍持加拿大護照,  拿美國居留卡也逾三十年,  卻不敢說對這兩個國家有歸屬感.   在香港從讀小學至大學,  因為那時香港仍是英國殖民地,  更難說對香港有真正歸屬感.   美國及加拿大都有不少各國移民,  而且真正的本土人,  無論是印弟安人或愛斯基摩人,  絕大多數與主流社會脫節,  他們的地位,  更免談他們的歸屬感,  恐怕連極左政客及媒體所捧上首位的邊緣份子也望塵莫及.   不過從上世紀末葉開始,  美國文化的家庭觀加速瓦解,  國家觀隨著非法移民的大增也備受衝擊,  沒有公民地位,  甚至是有些非法移民也被允許 (也許是被鼓勵?) 投票,  家的觀念既然淡薄,  國的觀念不再強烈,  豈不是順理成章,  理所當然的事嗎?

        任何社會群體都須要有被認同感,  不然便沒有存在價值.   例如上世紀初,  香港及北美的一些宗親會 (其他地區如何因我沒有研究不敢妄言大行其道,  可是未到本世紀被已經式微.   況且在其全盛時期,  人數眾多被視為中國十大姓氏的許多個姓氏也並沒有在各地設有會所.  因政治需要而有的各級政府,  也隨時代的改變而界線經常被修改,  甚至如大英聯邦的日不落大帝國,  也在數十年前已達窮途末路之境現今英國謀求脫離歐洲共同市場的前景尚未明朗,  蘇俄解體後的餘波將會繼續帶來的變動如何,  更沒有人敢斷言.  東方社會家族企業的模式是否會被西方大企業的運作模式取代,  也難猜測,  而大家對猶太人自舊約時代被擄,  從但以理書至以斯帖記可以窺見的雄厚經濟勢力是如何保持的,  恐怕連一知半解也談不上,  凡此種種都顯示家庭是任何社會的基石.

         沒有健康家庭的任何國度,  都站不住腳.   我不是歷史學家,  可是中國在經歷了兩次被外族統治的困厄仍保存了獨有的文化特色,  看來首功應該是家庭的結構夠強,  基本價值觀沒有被沖淡.   也許以前中美及南美的瑪雅 (Maya) 文化從歷史尺度看是急遽消失,  與他們的家庭觀不夠結實有一些關係,  但缺乏資料,  難下結論,  只盼讀者中若有人研究他們文化為何突然消失,  有多一個探討的角度.   人口剛超越中國人的印度,  也是另一個值得從這角度去探討的案例,  況且他們的階級制度在各國中也是獨有的,  被視為官方語言的數字也令人難以置信,  真是值得在探討文題時用來作借鏡.   我所認識的印度朋友,  他們對家的重視不亞於我們,  身處國外與外族通婚的比率也許比我們更低,  語言及本身文化的保留之比較也是研究文題的不可缺層面.   對希望本文可以提供答案的讀者,  請容我致歉.

                                                                          見報日期: 20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