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0, 2019

国策与家计 // 國策與家計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国策与家计                                       周达恒


              上周从较肤浅的角度探讨国与家的关系, 本周改从文题角度抛砖引玉. 首先声明下文绝非从大家族企业层次作起点, 乃是从近代核心家庭角度提问. 也许不少读者会认为在当今各大国政治气候下, 我们这些平民百姓, 不被当政者视为无足轻重的蚁民, 只是偶然基于收买民心的必要, 才不耻下问, 让民众受宠若惊, 文题两个观念怎能相提并论呢?可是任何成功的政治领袖都明白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 离不开为人民营造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环境. 若社会最基础的单位– 家庭, 失去存在价值, 国家前途怎能乐观呢? 可是北美婚姻泰半既以离异结束, 晚近统计数字把离婚率趋势视为停留在稍低于半数之上, 实因无视年轻一代同居不婚者众, 使这统计数字大失准确性. 若认为有些人不止离婚一次, 也影响统计的可靠性, 我只能从反面看, 无论家的观遭遇多少冲击, 核心家庭的存在仍是不辩的事实. 文题的家计也许要包括考虑由于男性平均比女性早死十年, 应包括寡居妇女的家, 更要包括因丈夫不负责任地“失踪”, 只有母亲及孩子的家.

              政府对家庭最大及最跨代的影响, 似乎应该是税法的设计及为家庭提供的服务. 随着时代的改变, 家庭单位要获得的服务也有不断改变的趋势. 问题是政府应当走在大势所趋的前头, 或是随波逐流而已? 在过去数十年,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段让人看到在这些层面上, 真是各家施各法. 篇幅所限, 下文只可以从强制实施一胎制及相反地鼓励生育的政策作思考.

              美国国策对孩子十分看重, 因此非法或未有合法地位的孩子也可以获得政府的资助. 从美国牧师口中, 我听说有母亲儿女成群, 从肤色及族裔特色可以断定不是来自同一父亲.这个“家”的生活费来自政府给孩子的资助, 不必倚靠一般家庭父亲的收入. 以前不少黑人及印第安人也是靠政府的救济金过活, 他们家庭的孩子数字也不受现代一个起两个止的观念影响. 可是这些特例却似乎并不影响大多数家庭在决定有多少个孩子时的考虑. 这是否说明税法及为家庭服务这两个比较传统的政府手段已过时及失效呢? 若这两个层面已失去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政府可以从那些层面去影响大家对生养儿女的看法呢? 当人口不断老化, 养老院供不应求的情况及费用的昂贵使老人生活的素质不断下降的环境中, 家计是否有重新下定义的必要呢? 若长者在儿孙家生活可以从成为一个负担成为一个值得被严肃考虑的选择, 而不是另一个可供外判的自然运作模式, 国家全面推动大家重思这日益严重的家庭及社会问题, 在税法上从新角度去设计鼓励三代至四代同堂, 也许是一条出路呢!

                                                                                                                                             见报日期: 2019/7/12



人生探索欄                            國策與家計                           周達恆

        上週從較膚淺的角度探討國與家的關係,  本週改從文題角度拋磚引玉.    首先聲明下文絕非從大家族企業層次作起點,  乃是從近代核心家庭角度提問.   也許不少讀者會認為在當今各大國政治氣候下,  我們這些平民百姓,  不被當政者視為無足輕重的蟻民,  只是偶然基於收買民心的必要,  才不恥下問,  讓民眾受寵若驚,  文題兩個觀念怎能相提並論呢?   可是任何成功的政治領袖都明白自己存在的真正價值,  離不開為人民營造讓他們可以安居樂業的環境.   若社會最基礎的單位 家庭,  失去存在價值,  國家前途怎能樂觀呢?   可是北美婚姻泰半既以離異結束,  晚近統計數字把離婚率趨勢視為停留在稍低於半數之上,  實因無視年輕一代同居不婚者眾,  使這統計數字大失準確性.   若認為有些人不止離婚一次,  也影響統計的可靠性,  我只能從反面看,  無論家的觀念遭遇多少衝擊,  核心家庭的存在仍是不辯的事實.   文題的家計也許要包括考慮由於男性平均比女性早死十年,  應包括寡居婦女的家,  更要包括因丈夫不負責任地失蹤”,  只有母親及孩子的家.

        政府對家庭最大及最跨代的影響,  似乎應該是稅法的設計及為家庭提供的服務.   隨著時代的改變,  家庭單位要獲得的服務也有不斷改變的趨勢.   問題是政府應當走在大勢所趨的前頭,  或是隨波逐流而已?   在過去數十年,  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段讓人看到在這些層面上, 真是各家施各法.   篇幅所限,  下文只可以從強制實施一胎制及相反地鼓勵生育的政策作思考.  

        美國國策對孩子十分看重,  因此非法或未有合法地位的孩子也可以獲得政府的資助.   從美國牧師口中,  我聽說有母親兒女成群,  從膚色及族裔特色可以斷定不是來自同一父親.   這個“家”的生活費來自政府給孩子的資助,  不必倚靠一般家庭父親的收入.   以前不少黑人及印第安人也是靠政府的救濟金過活,  他們家庭的孩子數字也不受現代一個起兩個止的觀念影響.   可是這些特例卻似乎並不影響大多數家庭在決定有多少個孩子時的考慮.   這是否說明稅法及為家庭服務這兩個比較傳統的政府手段已過時及失效呢?   若這兩個層面已失去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府可以從那些層面去影響大家對生養兒女的看法呢?   當人口不斷老化,  養老院供不應求的情況及費用的昂貴使老人生活的素質不斷下降的環境中,  家計是否有重新下定義的必要呢?   若長者在兒孫家中生活可以從成為一個負擔成為一個值得被嚴肅考慮的選擇,  而不是另一個可供外判的自然運作模式,  國家全面推動大家重思這日益嚴重的家庭及社會問題,  在稅法上從新角度去設計鼓勵三代至四代同堂,  也許是一條出路呢!
                                                                        見報日期:  2019/7/1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