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4, 2016

理得卻不心安?

人生探索欄 理得卻不心安?                    周達恆   

我們雖然活在以感性為重的後現代主義氣候下, 畢竟仍是有理性的人.  不能只憑感性, 或美其名為“但求心安”, 便不管事情是否有理或合理.  但合理的定義連真心尋求真理的人也難以事事同意.  可幸一些大是大非的事, 仍然有放諸四海皆準, 被絕大多數人公認之理.  對基督徒而言, 更有些聖經教導的基要真理是不受時代及文化影響, 堪稱為絕對座標, 持之以律己待人是不會出錯的.  即使如此, 也有一些是既重要, 卻仍在運用時要有因時制宜的空間去處理的事, 要求我們在理得以外也有心安的把握.  下文嘗試探討這個層面.

創造主既賜予我們一個可以分析事理的頭腦, 但同時也賜給我們更高一個層面的靈性.  靈性和感性雖有很大距離, 可是從某一角度看, 也許接近感性比接近理性多一點點.  可惜從始祖背叛天父上帝, 大部份人在大多數時間都落在一個靈性極為昏迷, 近乎沈睡, 甚至接近完全不起作用的境況, 故此單憑感性來作決定實屬不智.  從另一角度用聖經的話去描述, 我們的良心好像是被熱鐵烙慣一樣, 幾乎失去了功能, 可是也並非絕對沒有感覺.  既然如此, 全盤排除在某些情況下, 這個通常不大起作用的靈性, 仍會有近似一個在昏迷狀態中仍未全失知覺, 在某種剌激下仍會盡力作表示有點類似 (這情況有時極輕微, 要對這人有很深入的了解及十分細心的觀察才會發現, 但也很難決定這表示必然代表甚麼意義).  同樣地, 在有些事情上, 表面上完全站在有理一方的人, 卻可能對被公認有理後, 卻仍有不安的感覺.

當被問及應如何處理這感覺時, 我鼓勵有這感覺的人盡可能不要急於作決定.  除了上段提出的因素, 另一個理由是被視為理虧的一方, 很可能只是不善於表達自己, 或有難言之隱, 又或者會在一些氣氛緊張情況下突然記憶成了一片空白, 或有在答辯時忘掉或遺漏陳述一些重要的論據.  這些困難有時反而是被判有理的一方覺得有點奇怪, 甚至因此感到不安.  這種情形大有可能是由於勝訴者認為有某些疑點未有獲得答案, 或是讓勝方覺得是雖然不同意卻可以理解的原因.  

若持不同意見的雙方最終目的是為了真相大白而非爭一口氣, 文題的情況便是應該被慎重考慮, 因為若勝方仍感心裡不安, 這勝利豈非十分空泛, 因此也沒有真正的意義嗎?  且不要妄下結論地說勝方只是憑口才, 搜集資料的本領, 或更差勁的是人緣比對手好, 或因往昔的交情較深, 比較容易取信於一些證人, 或在這些證人存疑時會傾向於相信勝方, 這種表面勝利是虛的.  我甚至會進一步說是雖勝仍敗, 真應該尊重上帝所賜的良知, 放棄採取理直氣壯的驕傲態度.

                                                                       見報日期:  2016/7/1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