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7, 2017

不堪回首? / 不堪回首?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不堪回首?                               周达恒

        新年即将来临, 容我恭祝大家享受美好假期外, 更有远胜今年的2018年, 并鼓励本栏基督徒读者, 为来年祈求天父上帝怜悯, 减少天灾人祸, 赐未有机会认识祂的人, 更多机会认识祂, 并求主使用自己成为别人的祝福.

        回顾即将成为历史的一年, 我要把这句老话开首的“怪”字, 改为“惨”, 使之变成: 惨事年年有, 今年特别多​​. 非要扫兴, 乃是要面对现实去检讨为何如此及如何可望扭转局面.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们凡夫俗子势孤力弱, 人微言轻, 何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怎谈得上扭转乾坤呢? 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 大家不宜妄自菲薄, 更不应自暴自弃, 对基督徒而言, 更应认定天父上帝赐予我们责任之一是为这个世代的人祈祷, 包括为世界祈祷, 求祂减缓滑往下坡的速度, 赐人较长时间及更多机会, 从罪恶中回心转意, 去寻求与创造主恢复该有的关系.

        我盼望读者都在过去一年中无惊无险, 或化险为夷. 可是花无常好, 月不常圆, 因此明白如何面对不如意的事及生老病死的必然性, 比祈求无灾无难更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上段说要检讨为何今年惨事特别多的原因. 圣经让我们认识一切天灾人祸都源于罪进入了这个世界. 伊甸园本是完美的, 始祖犯罪连累了万物, 而且因人犯罪带来洪水之灾, 也许因而改变了气侯. 从个人层面看, 没有节制的生活方式, 如纵情烟酒毒品, 色欲赌博或被误认为较高尚的名、利、和权等的追求, 及其他被人视为正当, 在天父上帝眼中却是舍本逐末的一切行为及心态, 都该被圣经的真理及圣灵的光照审视, 并倚靠天父的恩典去从个人层面, 先求祂的力量洗心革面. 更在祷告生活中与主内兄姊, 同心合意地在大层面方面为这世代认真地祷告.

        从旧约圣经中犹大国的历史及美国过去二百多年的历史, 我们都可以看到慈爱的天父多次在世情极恶劣的时候, 就是大多数人放纵私欲, 任意妄为, 无视创造主, 使国家陷在崩溃边缘时, 因为一小撮人的诚心及同心的认罪祷告, 而经历宗教的复兴, 挽狂澜于既倒, 扭转国情. 这与某些教派所鼓吹的一些观念大异其趣, 不在此细说, 只是不避个人能力浅薄, 在此呼吁大家正视危机, 更抓住圣经及历中的教训, 不停留在哀叹世风日下的无助心境中, 认明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的真理, 及祂是满有慈怜的主宰, 与有共同负担的主内兄姊, 同心祷告, “实践旧约圣经历代志下七章十四节的的教导: “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 若是自卑, 祷告, 寻求我的面, 转离他们的恶行, 我必从天上垂听, 赦免他们的罪, 医治他们的地.” 罪虽带来惨剧频频, 祷告是对症药.
                                                                      见报日期: 2017/12/29


人生探索欄                 不堪回首? 周達恆

]新年即將來臨, 容我恭祝大家享受美好假期外, 更有遠勝今年的2018年, 並鼓勵本欄基督徒讀者, 為來年祈求天父上帝憐憫, 減少天災人禍, 賜未有機會認識祂的人, 更多機會認識祂, 並求主使用自己成為別人的祝福.

回顧即將成為歷史的一年, 我要把這句老話開首的“怪”字, 改為“慘”, 使之變成: 慘事年年有, 今年特別多.  非要掃興, 乃是要面對現實去檢討為何如此及如何可望扭轉局面.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們凡夫俗子勢孤力弱, 人微言輕, 何況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怎談得上扭轉乾坤呢?  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也是中國文化的傳統觀念, 大家不宜妄自菲薄, 更不應自暴自棄, 對基督徒而言, 更應認定天父上帝賜予我們責任之一是為這個世代的人祈禱, 包括為世界祈禱, 求祂減緩滑往下坡的速度, 賜人較長時間及更多機會, 從罪惡中回心轉意, 去尋求與創造主恢復該有的關係.

我盼望讀者都在過去一年中無驚無險, 或化險為夷.  可是花無常好, 月不常圓, 因此明白如何面對不如意的事及生老病死的必然性, 比祈求無災無難更重要. 這就是為甚麼上段說要檢討為何今年慘事特別多的原因.  聖經讓我們認識一切天災人禍都源於罪進入了這個世界.  伊甸園本是完美的, 始祖犯罪連累了萬物, 而且因人犯罪帶來洪水之災, 也許因而改變了氣侯.  從個人層面看, 沒有節制的生活方式, 如縱情煙酒毒品, 色慾賭博或被誤認為較高尚的名、利、和權等的追求, 及其他被人視為正當, 在天父上帝眼中卻是捨本逐末的一切行為及心態, 都該被聖經的真理及聖靈的光照審視, 並倚靠天父的恩典去從個人層面, 先求祂的力量洗心革面.  更在禱告生活中與主內兄姊, 同心合意地在大層面方面為這世代認真地禱告.

從舊約聖經中猶大國的歷史及美國過去二百多年的歷史, 我們都可以看到慈愛的天父多次在世情極惡劣的時候, 就是大多數人放縱私慾, 任意妄為, 無視創造主, 使國家陷在崩潰邊緣時, 因為一小撮人的誠心及同心的認罪禱告, 而經歷宗教的復興, 挽狂瀾於既倒, 扭轉國情.  這與某些教派所鼓吹的一些觀念大異其趣, 不在此細說, 只是不避個人能力淺薄, 在此呼籲大家正視危機, 更抓住聖經及歷中的教訓, 不停留在哀嘆世風日下的無助心境中, 認明在人不能, 在上帝凡事都能的真理, 及祂是滿有慈憐的主宰, 與有共同負擔的主內兄姊, 同心禱告, “實踐舊約聖經歷代志下七章十四節的的教導: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 若是自卑, 禱告, 尋求我的面, 轉離他們的惡行, 我必從天上垂聽, 赦免他們的罪, 醫治他們的地.”  罪雖帶來慘劇頻頻, 禱告是對症藥.                                                                                                                                                                                                                            見報日期:  2017/12/29

Thursday, December 21, 2017

圣善? / 聖善?

本文繁體版在簡體被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圣善?                                  周达恒

      上周跟大家稍为思想圣诞诗“平安夜”首句两个观念的平安. 本周思想第二个时也把“夜”省略, 却加上问号, 是由于大家都明白平安的观念, 圣善却非日用语, 何况今年充满天灾人祸, 何善之有? “圣”这个字又当如何理解呢?

      从物质看, 救主降生于马棚, 以马糟为床, 如此卑劣环境岂非乏善可陈吗? 怎能被称为善呢? 与圣的理念更沾不上边吧? 何况一般人对圣这字的观念最容易联想的下一个字或词是: 贤, 人, 地, 诞节, 诞老人等, 或与基督教有关的: 经, 诗, 堂, 职, 洁等, 而不常会想到善与圣之间的关系. 也许要怪诗的译者选错字, 译成神圣夜不是更合原意吗? 可是这译法仍未能清楚表达应如何理解这个日子. 也许该质询诗的原作者究竟为何如此描述这晚上. 若认为这是诗人惯技, 凭想像及刻意美化事物, 也许虽不中不远矣? 不过请让我从另一些角度找寻平安与圣善的真义. 上周本栏已跟大家探讨过平安的意义, 虽然难免挂一漏万, 受篇幅所限, 仍要在下文集中于此夜是否有圣与善的气味.

              按照圣经用字所含意义, 圣与俗是相反词. 用商界把缺点当优点卖的手法, 我们也许不难找到维护俗字的好处. 撇开贬意极重的“俗不可耐”不谈, 难道我们对风俗习惯也要全盘推翻吗? 常听人把俗语说成待人处事的标准, 难道一切公意都是错的吗? 社会若没有公意, 怎可以运作顺畅呢? 我们岂不是活在一切物件都被大规模制作, 故此把大众生活水平拉近而避免了许多阶级问题的社会么? 这种通俗化不是利多于弊吗? 高举“圣”的观念岂非阶级观念的残余恶念吗? 从这角度看, 圣与善都应被摒弃吧!

              迷信共产主义的人也许已不多, 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借一带一路的推动再次雄视全球, 与美国争一日之长短, 可是美国年轻一代有些人要摒弃资本主义财富私有制, 转为分享制的理论, 这局面该被认为相映成趣或世界轮流转呢? 共产国家往资本主义走, 以资本主义立国的反向共产理念推进, 这大层面观念的对立是否也影响大家对圣与俗的看法呢? 其实出淤泥而不染的理想, 非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首创, 却因他的“爱莲说”把这观念大大推广, 也许在这世代会被视为反潮流? 其实“圣”这个观念, 除了要求不落俗套, 更重要的是追求与圣洁的创造主重建关系, 进一步认识祂创造每一个人, 都赋予个别独特性, 却不是要我们各人凭此标新立异, 乃是要大家各尽所长, 相互合作地发挥各人的潜能. “善”是指向与唯一拥有至善标准及可以赋予我们达到这标准的创造主恢复应有的关系. 被称为圣徒的人, 要拥抱天父所赐的善去发挥从祂而来的独特功能.

                                                                        见报日期: 2017/12/22

人生探索欄 聖善?     周達恆


上週跟大家稍為思想聖誕詩“平安夜”首句兩個觀念的平安.  本週思想第二個時也把“夜”省略, 卻加上問號, 是由於大家都明白平安的觀念, 聖善卻非日用語, 何況今年充滿天災人禍, 何善之有? “聖”這個字又當如何理解呢?

從物質看, 救主降生於馬棚, 以馬糟為床, 如此卑劣環境豈非乏善可陳嗎?  怎能被稱為善呢?  與聖的理念更沾不上邊吧?  何況一般人對聖這字的觀念最容易聯想的下一個字或詞是: 賢, 人, 地, 誕節, 誕老人等, 或與基督教有關的: 經, 詩, 堂, 職, 潔等, 而不常會想到善與聖之間的關係.  也許要怪詩的譯者選錯字, 譯成神聖夜不是更合原意嗎?  可是這譯法仍未能清楚表達應如何理解這個日子.  也許該質詢詩的原作者究竟為何如此描述這晚上.  若認為這是詩人慣技, 憑想像及刻意美化事物, 也許雖不中不遠矣?  不過請讓我從另一些角度找尋平安與聖善的真義.  上週本欄已跟大家探討過平安的意義, 雖然難免掛一漏萬, 受篇幅所限, 仍要在下文集中於此夜是否有聖與善的氣味.

按照聖經用字所含意義, 聖與俗是相反詞.  用商界把缺點當優點賣的手法, 我們也許不難找到維護俗字的好處.  撇開貶意極重的“俗不可耐”不談, 難道我們對風俗習慣也要全盤推翻嗎?  常聽人把俗語說成待人處事的標準, 難道一切公意都是錯的嗎?  社會若沒有公意, 怎可以運作順暢呢?  我們豈不是活在一切物件都被大規模製作, 故此把大眾生活水平拉近而避免了許多階級問題的社會麼?   這種通俗化不是利多於弊嗎?  高舉“聖”的觀念豈非階級觀念的殘餘惡念嗎?  從這角度看, 聖與善都應被摒棄吧!

迷信共產主義的人也許已不多, 中國要在國際舞台上藉一帶一路的推動再次雄視全球, 與美國爭一日之長短, 可是美國年輕一代有些人要摒棄資本主義財富私有制, 轉為分享制的理論, 這局面該被認為相映成趣或世界輪流轉呢?  共產國家往資本主義走, 以資本主義立國的反向共產理念推進, 這大層面觀念的對立是否也影響大家對聖與俗的看法呢?  其實出淤泥而不染的理想, 非北宋理學家周敦頤首創, 卻因他的“愛蓮說”把這觀念大大推廣, 也許在這世代會被視為反潮流?  其實“聖”這個觀念, 除了要求不落俗套, 更重要的是追求與聖潔的創造主重建關係, 進一步認識祂創造每一個人, 都賦予個別獨特性, 卻不是要我們各人憑此標新立異, 乃是要大家各盡所長, 相互合作地發揮各人的潛能.  “善”是指向與唯一擁有至善標準及可以賦予我們達到這標準的創造主恢復應有的關係.  被稱為聖徒的人, 要擁抱天父所賜的善去發揮從祂而來的獨特功能.


                                                     見報日期: 2017/12/22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17

和平的渴求 / 和平的渴求

本文繁體版在簡體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 ​                       和平的渴求 ​ ​                             周达恒

​ ​        十天后便是圣诞节, 首先在此预祝大家有一个意义充实的节日及假期. 对基督徒来说, 最重要是有机会与家人在一起记念救主降生, 并祂赐予我们的一切恩典, 更希望祂给我们机会与未真正认识及领受祂恩典的亲友, 分享在祂里面拥有的平安. 美国今年天灾人祸好像次数及严重性都加倍, 世界局势也叫人难有平安之感, 但圣诞节一首极流行的诗歌首句是: 平安夜, 圣善夜. 下文及下周从这两方面跟大家稍作探讨.

​ ​        一般来说, “和平”所形容的层面比“平安”大. 常见的假设是没有和平不会有平安, 但这看法不是绝对正确. 我们若从和平是外在的环境, 平安是内心的感受去看, 在极不和平的环境中, 我们可以不怕任何外力能加在我们身上的汹涛骇浪, 甚至连人类的公敌, 魔鬼撒旦, 虽然能力远超过人间任何暴君或悪势力, 它更善用大多数人认为不怕官却怕管, 及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自保心理, 使人向它屈服, 但它也不能够动摇真正信靠圣诞节主人翁的基督徒. 我们仍享有内心的平安, 故此我们要向大家报这喜讯. 我们更要根据天父上帝在祂所赐予的圣经, 向大家报更大的喜讯: 耶稣基督被称为:“ 和平之君”. 这位至高的君王, 因为是创造人类与万物的主宰, 更用自己的宝血为我们赎罪, 代我们付清了因犯罪而来的一切亏欠, 彻底解除了魔​​鬼控告我们的一切控诉,予我们无瑕疵的义袍, 使我们不再被定为有罪.

​        ​全球数以亿计的基督徒可以为这个事实作活生生的证明, 就是当我们认识圣诞节的主人翁是独一无二的救主, 祂在十字架上流出的宝血真能洗清我们的罪: 因为在我们向祂认罪悔改并接受祂赎罪的恩, 愿意重回天父的怀抱时, 一切的罪都得到了完全的赦免. 我们内心的平安及拥有的喜乐虽没法描述, 却比所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历更真实宝贵, 更感人及不能磨灭, 而且不可能被超越. 这种体悟, 这内心的平安, 在人生最凶险的环境及当我们在地上生命即将结束时, 常会在信靠祂的人心中, 并且在他们的脸上表现出来, 且在无数宣教士殉道时震撼旁观者及加害他们的人.

​ ​       若问上述殉道者的经历与我国文化认为: 君子坦荡荡, 及一些被称为义士的人视死如归有何分别. 简单说, 上述中国文化描绘的境地, 固然没有太多人达到, 而且他们所拥抱的是一个理念, 不是一位救主. 他们大多数人受过很好的教育, 不像基督教的殉道者常是教育水平不高的人, 甚至文盲及妇孺也因心中有救主的同在而无惧无悔. 他们并非愚忠或愚孝, 乃是如同基督教第一位殉道的司提反, 因看见他们的救主在欢迎他们返天家而无怨无恨, 反而为害他们的人祈求.

​ ​                                                                     见报日期: 2017/12/15


人生探索欄 ​                       和平的渴求                               ​周達恆

​      ​十天後便是聖誕節, 首先在此預祝大家有一個意義充實的節日及假期.  對基督徒來說, 最重要是有機會與家人在一起記念救主降生, 並祂賜予我們的一切恩典, 更希望祂給我們機會與未真正認識及領受祂恩典的親友, 分享在祂裡面擁有的平安.  美國今年天災人禍好像次數及嚴重性都加倍, 世界局勢也叫人難有平安之感, 但聖誕節一首極流行的詩歌首句是: 平安夜, 聖善夜.  下文及下週從這兩方面跟大家稍作探討.

​      ​一般來說, “和平”所形容的層面比“平安”大.  常見的假設是沒有和平不會有平安, 但這看法不是絕對正確. 我們若從和平是外在的環境, 平安是內心的感受去看, 在極不和平的環境中, 我們可以不怕任何外力能加在我們身上的洶濤駭浪, 甚至連人類的公敵, 魔鬼撒旦, 雖然能力遠超過人間任何暴君或悪勢力, 牠更善用大多數人認為不怕官卻怕管, 及好漢不吃眼前虧的自保心理, 使人向牠屈服, 但牠也不能夠動搖真正信靠聖誕節主人翁的基督徒.  我們仍享有內心的平安, 故此我們要向大家報這喜訊.  我們更要根據天父上帝在祂所賜予的聖經, 向大家報更大的喜訊: 耶穌基督被稱為:“ 和平之君”.  這位至高的君王, 因為是創造人類與萬物的主宰, 更用自己的寶血為我們贖罪, 代我們付清了因犯罪而來的一切虧欠, 徹底解除了魔鬼控告我們的一切控訴, 賜予我們無瑕疵的義袍, 使我們不再被定為有罪.

​      ​全球數以億計的基督徒可以為這個事實作活生生的證明, 就是當我們認識聖誕節的主人翁是獨一無二的救主, 祂在十字架上流出的寶血真能洗清我們的罪: 因為在我們向祂認罪悔改並接受祂贖罪的恩, 願意重回天父的懷抱時, 一切的罪都得到了完全的赦免.  我們內心的平安及擁有的喜樂雖沒法描述, 卻比所謂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經歷更真實寶貴, 更感人及不能磨滅, 而且不可能被超越.  這種體悟, 這內心的平安, 在人生最凶險的環境及當我們在地上生命即將結束時, 常會在信靠祂的人心中, 並且在他們的臉上表現出來, 且在無數宣教士殉道時震撼旁觀者及加害他們的人. 

​      ​若問上述殉道者的經歷與我國文化認為: 君子坦蕩蕩, 及一些被稱為義士的人視死如歸有何分別.  簡單說, 上述中國文化描繪的境地, 固然沒有太多人達到, 而且他們所擁抱的是一個理念, 不是一位救主.  他們大多數人受過很好的教育, 不像基督教的殉道者常是教育水平不高的人, 甚至文盲及婦孺也因心中有救主的同在而無懼無悔.  他們並非愚忠或愚孝, 乃是如同基督教第一位殉道的司提反, 因看見他們的救主在歡迎他們返天家而無怨無恨, 反而為害他們的人祈求.

​                                                                      見報日期:  2017/12/15

Wednesday, December 6, 2017

被世俗化的圣诞节 / 被世俗化的聖誕節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被世俗化的圣诞节                    周达恒

        曾阅上周本栏文字的读者也许会认为文题不恰当(文未提供部落格连结是方便不是每周都拿到报章的读者翻查以前的文字), 因为会给人一个凡事挑剔的感觉, 而长期读者更可能认为这是笔者的老生常谈而有点不耐烦. 但本文探讨这题目的角度是承接上周而来, 并非覆述以前提过的一些观点.

        绝大部份的事都有利也有弊, 而且很少是利弊参半, 若是六四之分已经不错, 三七之别已属罕见, 二与八的比例更如凤毛麟角, 至于号称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必然会被视为是骗子的“美丽”谎言, 而九一之比率也常被如此看待. 究竟文题形容的现象是属于那一个比例呢? 大概不同的人因各自的私利会下不一样的结论. 商界人士会竭力争取大家采取所谓双赢的看法, 甚至近于或超越有百利无一害的境界, 可是为了要给孩子买圣诞礼物而大感烦恼的家长, 即使不必太为预算所限而大费周章, 乃会为了摸不清善变的孩子真喜欢什么而无所适从, 大概不同意这是一个有百利无一害的节期. 西方社会仍未学会香港有些人为了“避年”而旅游的“高招”, 若收到太多派对邀请, 便感到疲于奔命, 若期待某人邀请却得不着的失落感, 也可能会令人对这个被世俗化的节期之利比率如何, 有相当大幅度不同的评价.

        再回到上周的话题, 我认为难以接受牺牲数代的人, 让那些人对所谓被圣化的习俗既摸不着头脑, 甚至因此不期然地拥抱了一些错误观念, 即使目标是为了把当时一些不良风俗淡化, 慢慢被良好风俗取代, 却无异于陷他们于不义. 另一个反对原因是这类事情根本不可能利弊参半, 只会弊多利少. 现今圣诞节被世俗化的局面, 不正是明显的后遗症吗? 若我们在可见的未来仍将要等待未日来临, 按现今北美社会趋势, 恐怕不必到下一个世纪, 圣诞节的真正意义会成为什少人才认识的事, 一般人只会觉得是年终的一个假期时间, 或者效法中国过年的习俗也未可知呢.

         若有人问我是否不介意圣诞节成为一个世俗的假期, 本栏长期读者可能已经猜到我的回答. 是的, 我会既认同也佩服上周提及有关早期教父的观点, 就是复活节才真正重要. 再确切的说, 受难节及复活节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日子. 容我大胆地说, 若圣诞节重要, 为什么天父上帝不让我们知道救主耶稣基督的正确出生日期呢?以童贞女身份怀胎生下救世主的马利亚, 在主耶稣升天后仍活了一段日子, 因为路加福音记载的一些资料, 明显地只有从马利亚口中才可以获得, 其他人会忘记耶稣出生的日子,难道马利亚也老糊涂吗? 何况她当时并非高龄呀! 我不是反对教会用圣诞节传福音, 但更鼓励善用复活节.

                                                                        见报日期: 2017/12/8

人生探索欄      被世俗化的聖誕節       周達恆

曾閱上週本欄文字的讀者也許會認為文題不恰當 (文未提供部落格連結是方便不是每週都拿到報章的讀者翻查以前的文字), 因為會給人一個凡事挑剔的感覺, 而長期讀者更可能認為這是筆者的老生常談而有點不耐煩.  但本文探討這題目的角度是承接上週而來, 並非覆述以前提過的一些觀點.

絕大部份的事都有利也有弊, 而且很少是利弊參半, 若是六四之分已經不錯, 三七之別已屬罕見, 二與八的比例更如鳳毛麟角, 至於號稱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必然會被視為是騙子的“美麗”謊言, 而九一之比率也常被如此看待.  究竟文題形容的現象是屬於那一個比例呢?  大概不同的人因各自的私利會下不一樣的結論.  商界人士會竭力爭取大家採取所謂雙贏的看法, 甚至近於或超越有百利無一害的境界, 可是為了要給孩子買聖誕禮物而大感煩惱的家長, 即使不必太為預算所限而大費周章, 乃會為了摸不清善變的孩子真喜歡甚麼而無所適從, 大概不同意這是一個有百利無一害的節期.  西方社會仍未學會香港有些人為了“避年”而旅遊的“高招”, 若收到太多派對邀請, 便感到疲於奔命, 若期待某人邀請卻得不著的失落感, 也可能會令人對這個被世俗化的節期之利弊比率如何, 有相當大幅度不同的評價.

再回到上週的話題, 我認為難以接受犧牲數代的人, 讓那些人對所謂被聖化的習俗既 摸不著頭腦, 甚至因此不期然地擁抱了一些錯誤觀念, 即使目標是為了把當時一些不良風俗淡化, 慢慢被良好風俗取代,  卻無異於陷他們於不義.  另一個反對原因是這類事情根本不可能利弊參半, 只會弊多利少.  現今聖誕節被世俗化的局面, 不正是明顯的後遺症嗎?  若我們在可見的未來仍將要等待未日來臨, 按現今北美社會趨勢, 恐怕不必到下一個世紀, 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會成為甚少人才認識的事, 一般人只會覺得是年終的一個假期時間, 或者效法中國過年的習俗也未可知呢.

若有人問我是否不介意聖誕節成為一個世俗的假期,   本欄長期讀者可能已經猜到我的回答.  是的, 我會既認同也佩服上週提及有關早期教父的觀點, 就是復活節才真正重要.  再確切的說, 受難節及復活節才是值得我們重視的日子.  容我大膽地說, 若聖誕節重要, 為甚麼天父上帝不讓我們知道救主耶穌基督的正確出生日期呢?  以童貞女身份懷胎生下救世主的馬利亞, 在主耶穌升天後仍活了一段日子, 因為路加福音記載的一些資料, 明顯地只有從馬利亞口中才可以獲得, 其他人會忘記耶穌出生的日子, 難道馬利亞也老糊塗嗎?  何況她當時並非高齡呀!  我不是反對教會用聖誕節傳福音, 但更鼓勵善用復活節.

                                                       見報日期: 20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