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30, 2015

人生探索欄 罪人與罪行            周達恆
  
        多年前中國某知名大學一位資深中文系教授對我說,聖經的文字(指教會通用的和合本,不是較新的譯本)已和現代白話文脫節,極有修訂必要,最重要的是應該把「罪」這個字改譯,因為只有刑事案中的大罪行才可以說是罪,其他次要的犯法行為,或從法律觀點不能算是罪的行為,應該用過失,失誤,過錯等詞語描述,不應一律譯為罪。一年後他回國前與我最後一次談話中,問我是否記得說過要改譯罪這個字的意見,並鄭重聲明無修訂的必要,因為經過一年研讀聖經,他明白為甚麼聖經用「罪」這個字,反覆思量也找不到另一個更合適的字來代替,認為這個字是用得對的。

        由於別人犯罪引致自己受傷害的經驗人人都會深惡痛絕。無論是蓄意傷害或被不幸波及,沒有人會欣然接受,對使自己受害的人也難有好感。即使讀者寬宏大量,也不會反對稱這些肇事者為罪人,我們當然更不喜歡被視為與他們同是罪人。可是我相信那位教授在多讀聖經後,明白了從天父上帝的觀點,被認為是過失或其他微不足道的失誤,其實與被社會公認為罪大惡極的罪相比,無異於五十步笑百步。當我們無心之失引起別人受損,自我原諒是很自然的,可是當我們成為別人失誤的受害人,恐怕不一定會絲毫不抱怨或自怨倒楣。若從創造主觀點去想,祂可以把這些失誤視為理所當然的嗎?當祂創造我們時賜我們可以全不失誤的能力,為甚麼祂要接受我們這些本來是完美的創造(請參閱拙文:上帝的傑作;刊在Exploringmattersoffaith.blogspot.com)經常違反設計地犯錯呢?何況有些人竟把這責任向祂推,認為是設計的失誤,因為祂若不賜予人自由意志便不會有這後果,真叫我們相信及認識上帝是何等偉大及慈愛的人覺得啼笑皆非,也由此可見我們除了常會犯罪,確實是個罪人。

        我們除了經常犯錯,更慣性推諉責任。知過能改被稱為善莫大焉,是由於人既難認錯,更難改過。卸責及不願改,使我們罪上加罪,不是罪人,難道是聖人嗎?其實知過固然不易,能改更困難,因為正如聖經說:『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一切罪行都帶來不良後果,為此天父竟要差祂兒子耶穌基督來為我們贖罪,故此我們對罪應該用上帝的標準作準,這大概是那位教授要撤銷他意見的主因。設若天父上帝對罪的態度不是如此嚴肅,何用差耶穌基督來贖罪呢?並且由此可見祂對罪行是一絲不苟的,對我們這些罪人卻仍然以極深極大的愛來愛護我們,讓我們有歸回祂懷抱的機會。我們這些在祂標準下是不折不扣的罪人,在身受祂的大愛得以重新獲得成為祂兒女後,豈能不效法天父這恨惡罪行卻愛罪人的態度呢?
                                                                                           2015/7/31

Wednesday, July 22, 2015

人生探索欄   四海之內皆兄弟            周達恆

        文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我若說是國人自欺的說法,恐怕會引起大部份讀者的非議或責怪,但也許會獲得有些讀者的同意。若說是一個理想,與禮運大同篇描述那個大道之行的烏托邦一樣,是難以達到之境,反對的人會大減。擴大範疇去看,中東及北非阿拉伯二十多個國家會說他們因有共同語言和宗教信仰,所以都是兄弟。其實與我們四海之內比起來,他們的兄弟情遠不如我們。曾在及仍在他們不同國家中工作一段長時間的朋友,異口同聲地告訴我,他們相互的不信任比對外人的不信任大得多。雖然中國各地語音差異之大及因為不能溝通被算為方言的數目龐大,且宗教信仰不一,卻因文字大致統一(未因簡體與繁體字之別及香港報章的粵語中文而受太大影響)及歷史的經驗(元朝的蒙古人及清朝的滿州人大多數在文化上被同化),比較容易共存,甚至從程度上看,可說比其他國家各民族間的隔閡和緩,各種族通婚也普遍,因此即使視文題過份誇大,也許不應被視為欺人語。

        自從罪性成為了人與生俱來的負擔,人的自我價值觀受了嚴重損害,故此為了自我增值,不免以低貶他人為途徑之一。在個人層面如是,家族觀也如是,民族及國家觀好像是順理成章地也如是。另一句俗語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更成了歧視任何被我們歸納為外人的依據,而且族類的定義可以被縮至家族,甚至更小的單位。要克服這不良心態最佳的途徑,甚至可能是唯一可靠及有效的途徑,除了認識自我的價值是天賦的,不是靠自我膨脹或別人為了各種原因抬舉我們而來,乃是認定天父上帝創造我們每一個人時,都賦予人人獨特的存在意義和價值,既與眾不同,又絕非離群獨居可以達成的。我們要在生活中勇於向親近天父的人學習,也在那些敵對創造主的人身上汲取反面教育,進而本著天父所賜的愛心去學習愛他們,卻絕不與他們同流合污,甚至不避給他們扣帽子也要反對他們的罪行,就如上週在人生探索欄號外:Searchonlifeissues.blogspot.com所討論的課題。

        說到愛罪人,卻既不苟同更反對其罪行,常被認為是牽強,甚至是不可能的區分。我承認若不是有上帝的靈幫助,也許絕大多數的基督徒也不能區分,若自認為是基督教的教徒,卻不明白這個討論,也許應檢討自己信仰的境況,會否只是頭腦接受一些高尚標準,或理念上同意一些基本教義,卻沒有在個人心靈中真正被聖靈感動而知罪悔改,尚未接受耶穌基督代替自己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讓自己因真誠接受祂赦罪大恩,與天父重建關係而擁有一個屬靈新生命。因為擁有這生命才可以使人愛罪人而痛恨罪行。下週將會繼續跟大家探討。

                                                                                           2015/7/24

Thursday, July 16, 2015

人生探索欄 南卡州取下內戰軍旗            周達恆

        上週說過本週將決定有關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文字是否移至人生探索欄號外,大家從文題已猜到答案,請對該課題有興趣的讀者用Searchonlifeissues.blogspot.com網址查閱。但讀者也許覺得本文政治氣味也不輕,為甚麼不把這篇文字也移往號外發表呢?理由是這課題爭議性不及那篇大,而且大家可能沒有想到我要如何借題發揮。

        文題把美國南北內戰時南方軍隊所用軍旗意譯其英文名稱:Confederate Flag是由於沒有公認的中文譯名。內戰是林肯總統釋放黑奴的決定所引起,因為靠這些沒有僱員地位者的勞動力生財的南方各州反抗,故此對在美國北方的人,這軍旗被稱為叛旗。按中國傳統視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理念,雖然可說理所當然,但這稱呼只會挑起更多反感,和把這旗幟掛在州府同樣無助於促進大家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我雖然不贊成有些人對創世記第九章末段記載挪亞說:『願迦南作閃的奴僕』的理解,以之為奴隸制度的根據,卻也不認為以政治手段強制執行廢除奴隸制度是最佳的處理辦法(前週本欄已有伏筆)。其實新約聖經給我們顯示了最好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愛人如己的基礎上。我們從黑人教會的寬大,可見其感人的力量比仇恨更值得欣羨。新約聖經沒有主張取消奴隸制度,卻教導人如何作主人及作僕人。奴隸制度被取消是受基督教的影響,可惜執行者未能貫徹聖經的全盤教導,林肯總統被殺也使我們不知道他在黑奴被釋放後有甚麼善後措施,在他以後的人卻明顯地缺乏遠見,引致大多數黑人數代倚靠政府養活,卻因此失去了生存意義與人生價值。

        南卡州上週五在經過激情辯論後終於取下了被黑人視為代表欺壓他們的象徵。我關心的卻是下一代黑人及白人是否因此會忘掉以前的種種,改而走向學習互相尊重及彼此相愛之途。卸下了對黑白兩族代表不同感受的軍旗,究竟在促進他們之關係上有多大功效,要留待歷史判斷,可是採取積極行動化解這歷史的包袱,卻是當務之急,為此我要呼籲其他少數族裔,特別是人口比黑人更多的西班牙語裔及經濟力量不弱的亞洲各族裔新移民,主動向黑人伸出友誼之手。

        老實說,四十多年前移居加拿大後,對有些老華僑不喜歡我們這些新移民在學識及經濟潛力上都比他們優勝的人,說新來者都是靠他們為我們打天下,當時委實相當不滿。現在想起來,卻也真應該謝謝他們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總是為我們排除了不少白人對我們的某些歧視。美國的富裕也有一部份是建立在黑奴的勞動力上。人際關係的互動並非社會科學家能全盤了解,我們應秉承聖經教訓,倚靠天父賜予的愛心,向環境不及我們的人伸出援手及與他們建立情誼。
                                                                                                                                                                                                       2015/7/17

Wednesday, July 8, 2015

人生探索欄 實踐天國觀之途                     周達恆

        最高法院裁定同性戀者結婚有權在全國各州獲證明,上週我沒表達反對,可能使有些讀者覺得詫異。未寫與本週仍不寫這題目,不表示我掛免戰牌,乃是由於前週提出的問題涉及更多人,並且言猶未盡,而我也在考慮是否應把政治意味較重的文字移往號外那部落格發表。若作出這決定,下週會向讀者交代。本週要解釋上週末段提及的三個觀念。

        上週說:當世界願意接受天國觀去取代國家及民族主義,人間種種大層面上的問題會迎刃而解。可是讀者也許不少人對我提出的三個「命」缺乏了解,故在此補充。大誡命是指摩西從上帝所得的十誡之撮要。由於每年猶太人的逾越節(在復活節前)電視台重播以十誡為名的影片,讀者對十誡這名稱可能不陌生。這十條誡命的撮要(簡稱大誡命)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大命令與大誡命息息相關,是把大誡命中既可算為其次,又可說是執行愛上帝的自然流露:『愛人如己』,更清楚及具體(或可視為第一步)地實踐,乃是要信靠救主耶穌的人彼此相愛,從而讓人看出他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第三個可說是大誡命和大命令的推廣,就是主耶穌在升天前所賜的大使命,囑咐跟隨祂的門徒要往普天之下引導人作祂的門徒,也就說是要秉承大誡命與大命令,並且把這個價值觀從以猶太人為主要的傳遞媒介,推廣至透過教會的建立,交付凡信祂的人。

        當我們對這三個「命」有足夠的了解及澈底實踐時,我們擁有以創造主為萬事萬物的中心之天國觀,便能取代任何以國家或民族和語言為號召與凝聚力的各類狹隘觀念。我們也要認識攔阻我們以身體力行來顯示這三個「命」的最大阻力,無論是個人或整體層面,都離不開自我中心,及放不下對事情的主導權。從另一角度看,隨著人的罪性而來的自大,既源於自卑及與之並存的不安全感,也加強這兩種對我們人生有極負面影響的惡劣心態,妨礙我們實踐上述的三個來自創造主的「命」,使我們陷於知而不行之境。

        聖經一貫教導我們要從人本主義返回以創造主為本位的基本理念和心態。這是為何最大的誡命是要我們愛天父上帝,而且是毫無保留地去愛祂。當我們愈認識祂是何等偉大及如何慈愛的主宰,這個絕對性的要求成為理所當然,沒有任何疑問可言,應全心全力去遵行及實踐的事。聖經教導我們要表達這個愛,必須先從可以觸摸的人開始,因為我們若對可以看見的人也不用愛心對待,只在口頭上說是對肉眼不能見的創造主盡一切愛意,怎可能有說服力呢?再退一步來說,對因在耶穌基督裡成為自己弟兄姊妹的人沒有愛心,豈非虛偽嗎?

                                                                                          2015/7/10 

Wednesday, July 1, 2015

人生探索欄 種族與國慶            周達恆 

        明天是美國國慶,不知道有多少同胞每年慶祝兩個國慶或只慶祝一個,又或者不理會這節日。若慶祝一個是中國的或美國的呢?雖然中國國慶與農曆新年都不是假期,對絕大部份同胞而言,我猜這不構成是否慶祝的主因。北美各地華人報章因背景不一而慶祝不同的國慶是常見的,但文題是因美國近年來似乎愈來愈趨極化的種族問題引起。

        中國除了漢族佔人口約91.5%,另有55個民族,並且人口過百萬,也就是說比一些世界上的小國人口更多的民族近20個,人口過千萬的也有數個。但相對來說,我國種族問題不像美國嚴重,也許是以下兩個主要因素構成:白人不足全國人口半數,黑奴問題是個極沉重的社會包袱。後者在黑人已不及西班牙語裔人多的今天,更顯得突出,因為這顯明問題不在於人口多寡,乃在於自黑奴被釋放後,政府以福利制度養活他們而沒有致力於提昇他們的教育水平及社會地位。美國的黑人來自非洲不同國家,故此不再以來自的國家之國慶為值得慶祝的日子,不像我們中國人仍會慶祝我國的國慶,其他移民也會慶祝自己祖國的國慶。這現象更顯得美國這歷史包袱潛存的仇恨有多大。

        從全球人口分佈及歷史的角度看,很多國家都有或多或少的種族雜居情況,並且一些在歷史上有巨大影響力的民族,不因為國家已亡而失去了他們的自我意識感。舉例來說,波斯帝國曾在歷史中有顯赫的一頁,其語言及地域也遠超現今的伊朗,來自伊朗的一些移民常自認是波斯人而不說自己是伊朗人。由此可見國家的觀念是建立在政治理念上而非種族意識上。設若這個觀察成立,美國種族問題的困難是否有可能導致國家的解體呢?再擴大一點去推想,當經濟及環保都走向視地球為古時最有代表性的農村單位時,我們應如何看待國家及種族的問題呢?

        與種族問題關係最深的是語言,而語言與文化又是不可分割的。換言之,價值觀是讓人與人之間可以產生最巨大鴻溝的主因。再從為何各地的人有不同語言的起因看,就是聖經記載有關巴別塔的事件看,最大的誘因是人的自大。當人要以自己的價值觀取代創造主的價值觀,也就是人人都要以自己為萬事萬物的中心,怎可能不自說自話呢?天父上帝使人的語音變成不能溝通的刑罰,從某一個角度看,可說只是加速了人間不和的這個自然而然的走勢而已。要扭轉這困局的最佳途徑是在價值觀上達成共識。當大家都以創造主藉聖經向我們啟示,以祂為中心的價值觀,衷心地擁抱這個價值觀,認識祂所賜給我們的最大誡命,並實踐最大的命令及執行最大的使命,種族問題便不復存在,天國觀將取代國家主義。
                                                                                             20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