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5, 2016

家庭教育怎可外判?

人生探索欄 家庭教育怎可外判?                     周達恆

上週提到家庭教育外判的問題, 本週繼續跟大家思考.  這課題雖然不是千字文可以盡言的, 但我寫本欄之目的並非意圖把任何題目作徹底探索, 只是希望藉這短短篇幅引起讀者對一些重要的人生問題更多注意及思考, 因為除了篇幅限制, 我也沒有如此大的功力可以把任何課題作完整的探討.

回想差不多一個甲子前, 不了解無論轉到甚麼學校 (父母隨經濟環境的改善, 數年搬一次家), 我總是同級同學中年紀最小的兩三個之一, 後來才明白我在大戰結束前一年出生, 在該上學時可以適齡入學, 大多數同級同學因戰爭關係不能如此.  戰禍除了有這個影響, 也破壞了許多家庭的優良傳統, 許多父母忙於重建因打仗帶來的損失, 大多數無暇兼顧子女的教育, 可幸當時香港的學校, 除了傳授知識, 在智育以外仍注重德育, 體育, 群育和美育, 基督教學校更加上靈育這個最重要的層面, 而當時大多數名校都是基督教或天主教辦的, 但也許因此助長了把家教外判的風氣, 卻仍未有後來那麼每況愈下.  再加上核心家庭取代了延伸家庭的模式, 父母忙於工作, 孩子沒有祖父母幫忙教導, 也有些家庭因為逃難, 與長輩分隔兩地, 更談不上孩子可以受老人的影響, 另有些家庭由祖父母輩背負了父母的責任, 既剝奪了孩子及祖父母之間應有的隔代關係的樂趣, 也失去了在正常環境下隔代關係的互動可以有的功能, 雙方都不知不覺地蒙受不易察覺, 卻是十分真實的損失.

上述客觀因素也許不能說是掛一漏萬, 但肯定不是構成家教外判浪潮淹沒正常家庭生活及許多家庭擁有的優良傳統的全部原因, 況且人的罪性更擴大了人與人之間可能有的裂痕, 中國傳統理念的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因社會架構的改變及人的罪性, 成為了既不被遵守, 甚至是不為人知的一回事, 我們更當深深省察, 如何才能在自己的家力挽狂瀾.  我們要從自己的痛苦經驗及觀察別人的失誤去多作檢討, 也要用最好的標準, 就是天父上帝賜給我們的話語, 也就是聖經記載的教導作準繩, 全心全意倚靠主耶穌及聖靈的幫助去逐步歸回正途, 多結識有良好家教的朋友, 特別是一些數代都謹守聖經教導的朋友 (也許在非中國人的朋友中較容易找到這些家庭), 向他們請教及細心觀察他們的家教, 祈求主讓我們的兒孫輩身上看見成果.  我特別提出這途徑給大家參考, 是由於我在一些數代都是好的基督徒家庭中強烈的感受到他們家中的氣氛與我們有很大的差異.  這更是強有力的說明: 身教比言教重要.  既是如此, 孩子們在學校接觸老師們的時間怎會比在家中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多呢?  家教怎可以交給別人代辦呢? 

                                                                                           2016/5/27

Wednesday, May 18, 2016

嚴父慈母?

人生探索欄 嚴父慈母? 周達恆   

上週文末提到要跟讀者更深入探討文題.  這是由於有讀者說慈母多敗兒.  在上週探討有關母親的偉大時, 已提到母親也要負教導之責.  我國民間智慧雖然十分豐富, 可是也有極片面的道理被成語化而容易成為有些人對事理的錯誤根據, 例如: 養尊處優; 忠忠直直, 終需乞食(粵語); 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 逢賭必輸, 可是不賭博卻註定窮一輩子等.  我認為文題也常會被誤解和誤用.  其實這說法和父慈子孝豈非也有矛盾嗎?

也許有人會認為最好的教導方法之一是雙管齊下: 一人扮紅臉, 另一人扮黑臉.  可是我不敢苟同.  這不是否認人生的抉擇常有的結果是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因為聖經也經常教導我們在人生面對方向的選擇時, 要認定遵守天父上帝的旨意有福, 背叛祂有禍.  可是我認為父母對子女應以身作則, 包括應該二人同心.  父母的權威若建立在聖經的教導上, 而且讓兒女看見自己也同樣服從天父上帝在聖經中對每一個祂的兒女的命令, 便沒有必要在孩子心目中建立或是父親, 或是母親作最高的權威, 也不必引致孩子認為有些標準是可以用討價還價的手段來改變的.  若學會如何選擇有最後決定權的一方面 (可能有些事屬於母親的範疇, 另一些是父親說的算, 也有些是父母自己沒有一致標準) 在某種情況下容易放寬標準, 難道是一個好的教育方法嗎?

我絕非否認教育下代既普遍又最失敗的通病是溺愛兒女.  在獨子及獨女的家庭中, 這現象更常被視為正常, 因為物以罕為貴, 何況是人呢?  但我也不時在本欄提醒讀者不要把普遍與正常劃等號.  故此即使一般人認為慈母是普遍現象, 也不可以因此把兒女的不孝或不成材歸咎於慈母的肩膀上.  我認為父親讓母親把孩子寵壞要負同等的責任.  即使父親認為自己是文題的嚴父, 也不能因此諉過, 因為我雖然在上文已表示不贊同一般人對文題的解釋, 但若父親真能守正不阿, 也就是說對家規的建立有正確的基礎, 更自己遵守, 總比夫妻都採取放任的態度好.  可惜太多嚴父對子女嚴厲, 對自己寬鬆, 把待人寬, 責己嚴的古訓顛倒地實施, 兒女不服氣而更反叛豈非自己種下的果實嗎?

有人認為學校應該設立教導學生如何當父母.  在這個敵對基督教信仰的氣候下, 學校對性教育的推動不遺餘力, 可是對家長責任的教導卻置若罔聞, 不理會事實上不少家庭早已把家庭教育外判了給學校, 不少人在長大環境中, 既沒有嚴父也沒有慈母, 並且與老師的關係更加疏遠, 對學莫便乎近其人的理念也不知道, 網上教育愈來愈盛行更加深了有心如此向學者的困難, 我雖然人微言輕, 仍要呼籲父母們別把家庭教育外判. 

                                                                                           2016/5/20

Wednesday, May 11, 2016

母親有多偉大?

人生探索欄 母親有多偉大? 周達恆

上週有讀者提醒我, 有極少數婦女在產後因不能承受壓力而自殺.  這是最極端的悲劇, 但產後抑鬱症並非罕見, 有些網站認為可以高達20%, 拿最低的估計是11% 也值得大家關心, 故此用這文題跟大家探討. 

統計數字是否可靠, 受搜集資料者的出發點影響, 何況這種抑鬱症發作期差異很大, 從數天至一段日子, 而且嚴重性也有很大幅度的分別, 研究員若是為了向有關當局要求更多經費, 除了在搜集資料上容易有偏差, 更在分析時先入為主.  但不論這些誤差有多大, 產後抑鬱症在核心家庭的大氣候下較常出現是不希奇的事.  懷孕及生孩子原是大事, 因此正如其他人生大事可以引起抑鬱症的出現, 我們甚至可以說, 若完全沒有困難才難以置信呢!  在大家庭制的環境下, 幫忙照顧產婦及初生嬰兒的人手較充足, 即使仍有抑鬱症出現, 也因為家人在各方面分擔家務及照顧嬰兒而大多數在數天後便消失, 是否該被列為曾患此症也大有商榷餘地.  有些敵對基督教的人把核心家庭成了現代社會常規歸咎於聖經, 中國同胞也有人認為聖經把夫妻關係放在父母與子女關係之上是難以接受的事.  可是聖經並非不容許或是輕看核心家庭以外的家族關係.  猶太人的支派觀很強, 新約以教會為上帝的家, 信徒間有守望相助的責任.  不少教會在會友或只是偶然來教會的產婦預備一個月, 甚至因有特殊需要, 更延長供應時間, 並為產婦禱告, 都是減低抑鬱症出現或拖延過久的良藥.  可惜研究這事的人既沒有把家庭生活狀況及信仰因素列為該考慮的項目, 我們難以分辨抑鬱症的成因, 何況這類研究歷史過短, 也無法與以前社會較多家庭成員包括三代時作比較性的研究.

話說回來, 生兒育女除了是人生大事, 更是社會大事(上週已稍作探討).  我們不應該忽略母親為兒女所作的犧牲是多大, 更不能夠因有些身體強壯的婦女, 可懷十胎至二十胎而且似乎毫不費勁便視為理當如此. 我們面對社會在不斷變化時, 極有可能把以前不成為嚴重的問題變成大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一些社會承認人口減少的不利, 從極力教導婦女節育, 180度轉變地成為以利誘方式鼓勵她們生育, 忘記了只生不教的後遺症會更大, 更可怕.  用這文題是強調成為偉大的母親的重要性.  下週將更深入地探討一個常被人掛在唇邊的這個說法是否應重新審核:  嚴父慈母.  在餘下篇幅, 我要向母親們呼籲: 一個偉大的母親絕不是單純願意為了社會或國家現今的需要多生孩子的媽媽, 真正的偉大是養育兒女以創造主為人生的中心, 因而以家庭為重, 喜值他們能善用天父上帝賜予的才幹去貢獻社區及國家為己任; 這才算偉大!

                                                                                      2016/5/13   

Wednesday, May 4, 2016

母親有多重要?

人生探索欄 母親有多重要?                       周達恆

再過兩天是母親節,  我在此先向母親們祝賀在這節日有成就感,  對社會有貢獻感.  不過我用這文題,  又加上問號,  恐怕會引起有些讀者對我大大不滿.  其實用這文題是有感於現代女士太多人視生孩子是可免則免的事.  遲婚使不少家庭在想到要有孩子時,  才顧慮到高齡產婦要面對各種困難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獲得一個健康的嬰兒後,  很可能失去生第二個的勇氣.  富有國家的生產率都低於使人口可以維持不下降的指標 (由於人口中必然有不婚者及不能生育者, 要維持人口平衡的合理指標是每家要有超過兩個孩子,  在嬰孩死亡率仍高於先進國家地區,  這數字是超過三) ,  但由於全球人口仍在大大增加,  鼓吹節育者仍不遺餘力唱數十年前在香港那首鼓勵大家不要生養眾多的歌 : “一個嬌,  兩個妙, 三個吃不消、四個斷擔挑” 或提倡類似觀念,  無視這會構成將來更大的困難,  例如:   日本若持續目前的生產率,  據一個報導估計,  四代以後只有目前人口的十分之一.  對全球老人比率最高的國家而言,  難道這是好事嗎?  何況若富有國家都向日本看齊,  恐怕會使全球人口素質下降,  因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孩子多,  資源有限,  教育既難以普及,  又有在水平上不夠嚴格的問題.  因篇幅所限本欄未能讓我跟大家作較深入的探討 ﹗

        我不是全盤反對計劃生育,  因為孩子過多,  父母缺乏時間及能力去撫育,  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可是值得我們關心的是整個社會的風氣.  一個極端自我為中心的社會,  怎能怪青年男女以有家庭為負累,  刻意遲婚及婚後不願有孩子呢?  這不單純是大多數現代婦女不願多有孩子的問題,  社會不重視母親的重要,  甚至視在合乎聖經教導的計劃生育下生多於兩個孩子會被視為怪物,  這都是社會當檢討的問題.  本欄一再提出人口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因為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不應用現今對地球資源的認識去說資源有限,  故此要限制生育.  我們若用半世紀以前對地球資源的認識去判定人口若達七十億,  絕大多數人會活在飢餓之中,  豈非成為了假先知嗎?  

        願意不避生產痛苦的女士們,  固然值得我們尊重,  對孩子肯負教導的責任,  不寵愛更不溺愛,  與丈夫一同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  以身作則地讓下一代體驗聖經所指示我們應有的家庭生活,  這樣的母親,  既不會有霸佔兒女的弊病,  在兒子婚後與媳婦站在對立的地位,  以致女兒嫁出去若對夫家長輩孝順便妒忌,  也不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為了買他們歡心而實施放縱政策.  幫助兒女承認天父上帝賦予丈夫在家中的權威,  從而認識創造主的最後主權.  這樣的母親在這世代雖然罕見,  卻更顯出她們是多麼重要.    

                                                                                            20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