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6

清潔的心可以不敬虔嗎?

人生探索欄 清潔的心可以不敬虔嗎? 周達恆  
中文聖經的和合版本把清潔的心簡化為清心, 而新譯本則譯為內心清潔.  何謂內心清潔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俗語責備一些人心黑或黑心去作初步了解.  無論是被認為用來指摘別人在某一件事上存心不良, 或是罵人一貫心態惡劣 (如臉皮厚, 心很黑), 不必辯論, 大家都不會否認黑是壞的.  可是在一般用語中卻鮮有以黑的反義字: 白, 去與心字合併來用, 即使要描述一個人天真無邪, 也絕大多數會說這人良心很純潔或很好, 極少聽到稱讚一個人有潔白的良心.  用這個方法去理解清心或內心清潔, 也許還可算是有點價值或幫助, 但最大的缺點是忘記了最重要的原則: 從上文下理以經解經.  從這第六個福的應許, 我們也許可以看出來, 要求內心清潔這條件比潔白的良心更高, 何況有一個自以為或被公認有赤子之心, 或有大公無私的心者, 恐怕容易被自義心理掩蓋了願意親近創造主的心, 即使不落在聖經說“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的圈套中, 仍然可能缺乏一個真正敬虔的心呢!

若從上述角度看, 連良心潔淨者, 也可能因自義而缺乏敬虔的心, 也因此不可能得到這應許要給予的福 (就是必得見上帝), 我們豈非該問為甚麼一個在別人看來達到或是具有人間罕見的內心清潔境地者, 仍有極大危險變成自義, 使這人失去必得見上帝這至大的福氣呢?  從聖經或大或小的人物找到的一些蛛絲馬跡, 愚見認為是人自從始祖背棄創造我們的天父上帝後, 常有以自己去取代祂的極惡劣傾向, 人的自我中心不必外力的誘惑已經夠厲害, 一旦被他人吹捧時, 更加會不由自主地飄飄然, 怎會想到要見上帝呢?  我們在啟示錄中可以看到當我們任何受造者 (除了人也包括天使及其他靈界的受造者, 如四活物) 得以朝見天父上帝時, 自我表現慾將煙消雲散, 因為在祂面前, 我們除了感到渺小, 更感到創造我們的主是何等聖潔.  這聖潔只有心中清潔的人才可以稍為領悟, 也才懂得欣羨.

本欄以前已引用過聖經的話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 壞到極處.  我們要脫離這個狀態的唯一方法是在向救主認罪悔改後, 更經常聆聽聖靈在我們內心, 透過聖經的話語, 對我們的提醒與引導.  由於經常可以被認為是具有頗大彈性的時間觀, 我要進一步作補充解釋.  也許改用呼吸的頻率去作經常的定義會最貼切, 可是每一個願意如此親密地親近天父上帝的人, 不是一歸回祂懷抱中便自然擁有的本能, 乃是要刻意靠聖靈的幫助及勤讀聖經才可以天天有進步的.  我們更要面對開倒車的時刻, 醒覺後能不氣餒地靠主的大恩再接再礪, 才可以擺脫任何自義的傾向, 達到真正可以被稱為是清心之境.

                                                                       見報日期: 2016/9/30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6

憐恤人者比較敬虔嗎?


人生探索欄 憐恤人者比較敬虔嗎?                    周達恆   

絕大多數人都對“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句話不會懷疑, 因為連那些被認為有鐵石心腸的人, 甚至殺人不眨眼的魔王, 也在一些特殊環境下, 流露這惻隱之心.  若按一般人認為一切信仰都導人向善去看, 也可說明這種想法為甚麼極少引起爭議.  一般人都明白對人好也是對自己好, 為人留一分餘地也是為自己留一分餘地.  上述的普遍心態似乎與敬虔不一定沾得上邊, 文題的觀念豈非有商榷的必要嗎?.

換另一角度看, 自視為硬漢的人最接受不了被別人憐恤, 因為他們認為接受別人恩惠是弱者的表現, 三國演義記載曹操曾說: “寧可我負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負我”.  這名言所表達的, 大概是不少具有被扭曲的英雄主義者內心的態度, 只是沒有像小說描繪曹操那樣肆無忌憚地宣諸於口而已.  這種不惜負人的霸道主義與憐恤的心懷何止相距十萬八千里呢?  恐怕用不可同日而語也不足以劃清界線.  讀者知道我又要說, 凡自大狂都源於自卑感, 其實一個不願意接受被憐恤的人, 怎可能成為一個真正肯學習如何憐恤人的人呢?  故此以曹操為立身處世階模的人, 對這八福的第五福應許 “必蒙憐恤” 必然不願與聞, 更不會因為這樣行可以獲得從天父上帝而來的憐恤, 而視為是激勵他們憐恤別人的一種動力. 

任何觀念都可以被推往兩極, 以致矯枉過正.  讀者若有人認為上文既說一個不願意接受他人恩惠的人, 不能學憐恤別人, 豈不是在鼓勵大家都成為弱者, 甚至是沒有骨頭的人嗎?   本欄長期讀者也許要質問我, 許多年前這欄不是曾提過傲氣不可有, 傲骨不可無嗎?  難道筆者年紀大了, 傲骨也被磨掉了, 或改變了立場連傲骨也認為是錯的呢?  其實謙虛與傲骨並非不能共存的.  傲骨可以用不為五斗米折腰或不吃嗟來食去借喻.  也可以用魯迅的這句話來表達: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有骨氣的人願意憐恤孩子的意願, 不惜為他們扮牛作馬, 並不會損害他們的自我形象, 也不會讓別人輕看他們, 反而會讓他們有機會去思想人生的真意義和價值.

天父上帝把憐恤人的心懷埋藏在我們心靈深處, 甚至被扭曲的自我價值觀, 或被熱鐵烙慣而功能大減的良心也不能塗抹它, 因為當人實踐如何憐恤人的同時, 由於這第五福的應許, 自己也不期然地蒙創造主的憐恤, 再剛硬的心也會感到愛的力量比任何力量更大.  愚見認為這是祂賜我們回轉歸回祂懷抱的一個“保險樞紐”.  換言之, 在最心硬者遇到心不由己而生憐恤他人的境況以致一反常態地去關懷或保護弱者, 天父也同時在他的內心感動他認識自己的需要.  按這看法, 文題是否應被視為本末倒置, 我留待讀者作評估.

                                                                       見報日期: 2016/9/23


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16

慕義必引致敬虔?

人生探索欄 慕義必引致敬虔?                  周達恆

八福的第四福是飢渴慕義, 文題不包括副詞非因怕題目過長, 乃是由於沒有副詞所界定的熱切程度也應該可以引致敬虔, 而文題加上問號是因為慕義的心無論多熱切或飢渴, 也不保證必然使有這心態的人達到敬虔.  既然如此, 為何耶穌基督要把慕義放在八福之中呢?  又為甚麼要加上副詞呢?

第二個問題也許比較容易找到答案, 因為在慕義者要得飽足的應許上可以稍為窺見原因.  只能說稍為是因為對在義上得飽足所包括的內容, 不敢說已經完全明白.  若從儒家思想去理解義的定義: 義是事之宜也.  但這大概不可以說是聖經對義的界定.  撇開用拆字方法去作符合聖經觀念的解釋, 就是認為羊在我之上才可以被稱為義 (羊是代表真正能夠被算為代罪羔羊的耶穌基督, 因祂在我以上覆庇我, 所以被天父上帝看我為義), 事之宜可以被視為包含太大的不穩定性, 當鼓吹環境倫理觀的人拿這個觀念作護身符時, 義的真正價值便化為烏有. 何況不從亂用環境倫理去變相否定有絕對真理及價值去看, 我們也要防止矯枉過正地不管時代及文化差異, 對何謂事之宜過份故步自封, 因為用事之宜作義的定義包括許多不同的層面, 而且除了聖經中清楚讓我們看見是從天父上帝啟示, 有關全人類及不受歷史與環境限制的真理, 許多被認為是事之宜的那些義是既不能, 也不一定成為跨越時代及文化的準繩.  也許我們可以因此推論這個第四福的義是高於事之宜的那種義, 因此要用副詞來強調其超然性.  若是一般的義, 既然是理當如此 (事之宜豈非理所當然嗎?) 又何須用如飢如渴的熱切心態去追求呢?

讀者若認為這看法和本文首段自相矛盾, 請容我解釋.  上段是按中國傳統以儒家思想為根據對義的看法, 未包括其他比儒家更有熱切之心追求義的宗教信仰.  我們若以道家 (指老莊思想, 不是指道教) 及儒家對我國文化具最大的影響, 故此可說是中國本土文化的代表,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化對義的渴求連主張看破紅塵, 以避世主義為基礎信仰的釋教也不如, 更不要說伊斯蘭教了.  缺乏熱切追求義的心, 難以達到真正秉公行義是相當顯淺的道理, 所以我國文化雖然把有些人因被視為具有大公無私, 義薄雲天的氣魄, 而大受崇敬, 可惜這種人在我國數千年歷史中, 找不到十個八個.  而靠宗教熱忱去致力追求義的人, 也沒有數之不盡的現象, 只能說也是鳳毛麟角.  可是八福並不是為精英中之精英預備的, 乃是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可以獲得的, 因為要得到這個義是從認定創造主所定為義是甚麼, 這義來自創造主, 是聖經所啟示的義, 人要透過渴慕這個義才能達到真正的敬虔.

                                                                         見報日期: 2016/9/16 

Thursday, September 8, 2016

溫柔導致敬虔?

人生探索欄 溫柔導致敬虔?                     周達恆

在這個被視為弱肉強食的世界, 溫柔難免會被認為是弱者的表現.  其實溫柔和懦弱有很大分別.  懦弱是怕惹事生非, 濫用惹不起也躲得起的逃避主義, 是基於不認識可以仰賴天父上帝的愛與大能, 因而缺乏對自我價值的真認識, 雖然不因為缺乏自信心而落在由逆反心理所生的自大狂, 卻成為凡事退縮不前, 浪費上帝賜予自己的獨特恩賜, 寧願成為庸碌者.  可惜從歷史大潮流看, 這個認為躲得起的看法卻站不住腳, 因為無論是政治, 經濟, 道德與價值觀, 社會風氣等浪潮排山倒海地沖擊而來時, 最大的受害者是被視為, 或自認為, 是平凡的老百性.  我相信, 並深盼讀者不甘願淪為這等人, 乃是願意讓創造自己的主宰, 陶造我們成為合用的器皿, 使我們各人發揮祂在我們人生各階段中所賜予的恩賜, 叫我們生活得有意義和有永恆價值, 真正能夠榮神益人.

溫柔雖然常被誤認為是一種消極的表現, 或不思進取的畏縮態度, 其實一位真正溫柔的人絕非只知自掃門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的.  其實真正懂得及實踐溫柔的人, 必須具有堅強的信心及不朽的精神.  真正的溫柔是基於學會體諒別人的心境, 對那些即使是咎由自取以致心境欠佳, 難以獲得大多數人的同情的人, 仍然一方面不離不棄地付出愛心的關懷及幫助, 活出溫柔體貼的模式, 並且絕不放棄盡力幫助這人脫離困境.  因為真正溫柔的人不會落在本欄號外所用的“互倚卻互累”繙譯
Co-dependence*為文題的那種不健康心態, 乃是按照天父的大憐憫與能力, 去扶助在困境中的人走出心靈所受的捆綁.

當我們認清這種溫柔體貼才是耶穌基督要跟隨祂的人擁有的真正溫柔,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明白這不是可以靠與生俱來的任何良好個性或家庭教育, 甚至是最高水平的專業訓練能夠讓我們獲得的.  人定的標準絕不能與創造主所設計的相比.  我們不知道在始祖犯罪之前是否有這個可能, 可是自從亞當夏娃背叛天父後, 這卻成了絕不可能的事.  然而, 我們自己達不到的水平卻往往成為對別人要求的標準.  這不健康的心態妨礙我們成為一個真正溫柔的人.  要超越這障礙, 又不至因此落在自傲心態中的唯一穩妥途徑, 是向天父上帝支取這力量.  願意循這途徑獲得溫柔的人, 必然可以達到對創造主深切敬虔的地步.
也許文題及上兩週的文字都應該把敬虔與八福中的各種福, 從相輔相成的角度去探討, 而不該偏於認為這些福都是引往敬虔的單向角度討論, 但在承認這種雙向關係之餘, 我仍會把重點放在導致敬虔的這方面, 把另一個層面留給有心的讀者在天父跟前思考.  

*讀者若有興趣閱讀這篇文字, 請到這部落格: www.Searchonlifeissues.blogspot.com查閱.  

                                                                         見報日期: 20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