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16

慕義必引致敬虔?

人生探索欄 慕義必引致敬虔?                  周達恆

八福的第四福是飢渴慕義, 文題不包括副詞非因怕題目過長, 乃是由於沒有副詞所界定的熱切程度也應該可以引致敬虔, 而文題加上問號是因為慕義的心無論多熱切或飢渴, 也不保證必然使有這心態的人達到敬虔.  既然如此, 為何耶穌基督要把慕義放在八福之中呢?  又為甚麼要加上副詞呢?

第二個問題也許比較容易找到答案, 因為在慕義者要得飽足的應許上可以稍為窺見原因.  只能說稍為是因為對在義上得飽足所包括的內容, 不敢說已經完全明白.  若從儒家思想去理解義的定義: 義是事之宜也.  但這大概不可以說是聖經對義的界定.  撇開用拆字方法去作符合聖經觀念的解釋, 就是認為羊在我之上才可以被稱為義 (羊是代表真正能夠被算為代罪羔羊的耶穌基督, 因祂在我以上覆庇我, 所以被天父上帝看我為義), 事之宜可以被視為包含太大的不穩定性, 當鼓吹環境倫理觀的人拿這個觀念作護身符時, 義的真正價值便化為烏有. 何況不從亂用環境倫理去變相否定有絕對真理及價值去看, 我們也要防止矯枉過正地不管時代及文化差異, 對何謂事之宜過份故步自封, 因為用事之宜作義的定義包括許多不同的層面, 而且除了聖經中清楚讓我們看見是從天父上帝啟示, 有關全人類及不受歷史與環境限制的真理, 許多被認為是事之宜的那些義是既不能, 也不一定成為跨越時代及文化的準繩.  也許我們可以因此推論這個第四福的義是高於事之宜的那種義, 因此要用副詞來強調其超然性.  若是一般的義, 既然是理當如此 (事之宜豈非理所當然嗎?) 又何須用如飢如渴的熱切心態去追求呢?

讀者若認為這看法和本文首段自相矛盾, 請容我解釋.  上段是按中國傳統以儒家思想為根據對義的看法, 未包括其他比儒家更有熱切之心追求義的宗教信仰.  我們若以道家 (指老莊思想, 不是指道教) 及儒家對我國文化具最大的影響, 故此可說是中國本土文化的代表,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化對義的渴求連主張看破紅塵, 以避世主義為基礎信仰的釋教也不如, 更不要說伊斯蘭教了.  缺乏熱切追求義的心, 難以達到真正秉公行義是相當顯淺的道理, 所以我國文化雖然把有些人因被視為具有大公無私, 義薄雲天的氣魄, 而大受崇敬, 可惜這種人在我國數千年歷史中, 找不到十個八個.  而靠宗教熱忱去致力追求義的人, 也沒有數之不盡的現象, 只能說也是鳳毛麟角.  可是八福並不是為精英中之精英預備的, 乃是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可以獲得的, 因為要得到這個義是從認定創造主所定為義是甚麼, 這義來自創造主, 是聖經所啟示的義, 人要透過渴慕這個義才能達到真正的敬虔.

                                                                         見報日期: 2016/9/1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