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8, 2018

向死亡夸胜!? / 向死亡誇勝!?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向死亡夸胜!?                      周达恒

        即将临到的礼拜日是复活节, 在此祝贺基督徒读者对主耶稣基督复活的意义每年都有更新及更深的领悟, 更切盼仍未决志信主的读者愿意积极了解及体悟文题真义.

        也许为了自我安慰, 有些人利用死了那个了字描述人死了便一了百了. 也许既然如此, 丧礼中一个不成文的守则是不说死者坏话. 这可以被认为是我国优良传统之一. 可是大多数的事情都利弊参半, 或更正确的说是难以判定利多或弊多, 因为不从别人的缺点上学功课, 不但是一个损失, 而且在丧礼中只是歌功颂德, 也让人有不真实感. 不过我并非倡议在丧礼中对死者作批判, 因为任何人如此失仪也会被其他参加者鄙视. 其实在基督徒的丧礼中, 若生平那项提及死者何时信主, 己经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在向一位圣人告别, 乃是向一位与我们一样的罪人暂别, 因为凡信耶稣的人是向创造主认罪悔改才得到了永生, 而我们对放下了肉身者的追念, 也因此是感恩成份多于哀悼. 这是由于我们信耶稣的人经历了天父的大爱及救主耶稣基督为我们赎罪的大恩, 认识我们要在天家重聚而满有盼望与感恩.

        复活节因此是我们每一个信耶稣的人, 因深信祂从死里复活, 表明了祂向死亡夸胜而让我们也照样可以借着祂向死亡夸胜. 更重要的是这个胜利是跨越一切时间限制的, 也就是没有止境的. 若有人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 因为死亡也是永远的, 没有止境的, 故此这观念是对等的. 我相信绝大部份的读者都会对这种哲学或逻辑的观点不感兴趣, 更不会因此认为永死与永生是利弊相符的. 其实, 若死亡不是永久的, 永生的优势及吸引力可以说是被大大地削弱. 而永死的可怕性也相对地大大减轻. 可惜有极少数基督徒神学思想, 竟然拥抱这个可以被称为有限死亡论的观点, 他们凭个人想像, 不能接受一位满有慈怜的天父, 可以让人在地狱永无止境地受苦, 故此在完全没有圣经根据下, 认为下地狱者终于会消灭.

        读者也许希奇我为何竟在本栏提到这些神学怪论, 甚至可说是谬论, 但怪论有时也有驱使我们更多思想一些重要问题的作用. 当我们在复活节庆祝救主向死亡夸胜, 使信靠祂的人脱离极可怕的永死, 让我们得着永生, 我们也许对永恒是怎样的一回事会觉得摸不着头脑, 因为人人都受时空的限制, 而且这些限制可说是为我们带来一种难以描述的安全感, 可是创造主要赐给我们的, 却是永恒的生命, 是无限的感恩与欢乐. 这情况是与永死, 也就是永远与祂分离, 是既强烈也不会改变的实况. 认清这极端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有一个更清晰的感恩, 也让我们不会认为可以使我们产生厌倦感的谢恩.

                                                                        见报日期: 2018/3/30

人生探索欄 向死亡誇勝!? 周達恆

即將臨到的禮拜日是復活節, 在此祝賀基督徒讀者對主耶穌基督復活的意義每年都有更新及更深的領悟, 更切盼仍未決志信主的讀者願意積極了解及體悟文題真義.

也許為了自我安慰, 有些人利用死了那個了字描述人死了便一了百了.  也許既然如此, 喪禮中一個不成文的守則是不說死者壞話.  這可以被認為是我國優良傳統之一.  可是大多數的事情都利弊參半, 或更正確的說是難以判定利多或弊多,  因為不從別人的缺點上學功課, 不但是一個損失, 而且在喪禮中只是歌功頌德, 也讓人有不真實感.   不過我並非倡議在喪禮中對死者作批判, 因為任何人如此失儀也會被其他參加者鄙視.   其實在基督徒的喪禮中, 若生平那項提及死者何時信主, 己經讓大家知道我們不是在向一位聖人告別, 乃是向一位與我們一樣的罪人暫別, 因為凡信耶穌的人是向創造主認罪悔改才得到了永生, 而我們對放下了肉身者的追念, 也因此是感恩成份多於哀悼.  這是由於我們信耶穌的人經歷了天父的大愛及救主耶穌基督為我們贖罪的大恩, 認識我們要在天家重聚而滿有盼望與感恩.

復活節因此是我們每一個信耶穌的人, 因深信祂從死裡復活, 表明了祂向死亡誇勝而讓我們也照樣可以藉著祂向死亡誇勝.   更重要的是這個勝利是跨越一切時間限制的, 也就是沒有止境的.  若有人認為這沒有甚麼大不了, 因為死亡也是永遠的, 沒有止境的, 故此這觀念是對等的.  我相信絕大部份的讀者都會對這種哲學或邏輯的觀點不感興趣, 更不會因此認為永死與永生是利弊相符的.  其實, 若死亡不是永久的, 永生的優勢及吸引力可以說是被大大地削弱.  而永死的可怕性也相對地大大減輕.  可惜有極少數基督徒神學思想, 竟然擁抱這個可以被稱為有限死亡論的觀點, 他們憑個人想像, 不能接受一位滿有慈憐的天父, 可以讓人在地獄永無止境地受苦, 故此在完全沒有聖經根據下, 認為下地獄者終於會消滅.


讀者也許希奇我為何竟在本欄提到這些神學怪論, 甚至可說是謬論, 但怪論有時也有驅使我們更多思想一些重要問題的作用.  當我們在復活節慶祝救主向死亡誇勝, 使信靠祂的人脫離極可怕的永死, 讓我們得著永生, 我們也許對永恆是怎樣的一回事會覺得摸不著頭腦, 因為人人都受時空的限制, 而且這些限制可說是為我們帶來一種難以描述的安全感,  可是創造主要賜給我們的, 卻是永恆的生命, 是無限的感恩與歡樂.  這情況是與永死, 也就是永遠與祂分離, 是既強烈也不會改變的實況.  認清這極端的對比可以幫助我們有一個更清晰的感恩, 也讓我們不會認為可以使我們產生厭倦感的謝恩.

                                                                       見報日期: 2018/3/30


Wednesday, March 21, 2018

受苦? 受难? / 受苦? 受難?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被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受苦? 受难?                                  周达恒

        本栏2016年3月曾用苦与难为题, 跟读者稍为探讨过这课题的其中一个层面, 本文重点有些不同, 是承接上周一些未了的思想. 由于读者中不乏记忆力上佳者, 特此声明, 以免误以为本文是重弹两年前的旧调.

        前年提及文题两个主词是由于最能传递这节期的神髓可说是苦与难, 限于篇幅及当时要讨论的重点, 没有从这角度探讨, 希望今天能稍作补救. 下周五被称为受苦节或受难节, 若引致对耶稣基督为何要成为代罪羔羊感到困惑, 是十分正常的事. 若把文题合称为受苦难节, 也许会引起更多疑问, 故此一向没看见采用这样的名称, 我也不是提倡改用这名称. 大家从语音认识这节期的观感是: 受难是指灾难而不是指困难或为难. 但事实上, 为了可以赦免我们的罪, 故此要代替相信祂的人被钉十字架, 却是一件使三位一体的神感到极之为难的事. 单从救主耶稣基督的层面看, 让祂觉得最难忍受的并非肉身的苦(这也许是被称为受苦节的原因), 乃是因为当祂代替我们担当犯罪的刑罚时, 天父上帝要掩面不看祂. 基督徒读者知道在四本福音书中记载这事, 被合称为的十架言中, “我的神, 我的神, 为什么离弃我”这句话是在神学上最难解释, 可是正能说明罪的可怕. 中国传统文化对生离死别的苦视为最大的苦之一,故此参加丧礼被视为畏途, 是能找到理由不参加便避免参加的事. 这是由于大家心灵的深处知道, 人死并非一了百了. 圣经清楚告诉我们, 死后且有审判, 而耶稣基督正是为了担当我们没有任何人可以承担这审判必然带来的合理结果而为我们赎罪.

        上周有一个没有尝试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这被现代人视为不人道的死刑代替信祂的人舍命呢? 我认为除了用这极为形象的极刑去表达罪的严重性及可怕, 另一个原因是主耶稣所给我们的命令, 要我们天天背十架跟随祂. 祂这命令是要信靠祂的人天天向自己, 也就是“老我”(即未信主前背叛天父上帝的我)死, 才可以在祂所赐给我们的新生命中活出新生的样式. 十字架的死刑可怖的原因之一是被钉的人不会立刻死. 除了肉身所受的苦, 更有被围观者讥笑辱骂的苦, 就像与主耶稣同钉其中一个死囚对祂说的话, 及兵丁戏弄祂的情况. 向“老我”死的最有效, 也是唯一的途径, 就是接受救主的嘱咐,而天天的意思就是在我们清醒的每分每秒都要背这十字架. 若问这不是很苦的事吗? 不是极高极难的要求吗? 圣经让我们看到天父的大恩包括赐给我们圣灵, 便们不致孤立无援, 更赐我们教会, 让主内兄弟姊妹与我们可以互励互勉, 并不是要我们孤军作战, 更绝对不是同台吃饭,各自修行.                                                                                                                                                    见报日期: 2018/3/23

人生探索欄 受苦? 受難? 周達恆

本欄2016年3月曾用苦與難為題, 跟讀者稍為探討過這課題的其中一個層面, 本文重點有些不同, 是承接上週一些未了的思想.  由於讀者中不乏記憶力上佳者, 特此聲明, 以免誤以為本文是重彈兩年前的舊調.

前年提及文題兩個主詞是由於最能傳遞這節期的神髓可說是苦與難, 限於篇幅及當時要討論的重點, 沒有從這角度探討, 希望今天能稍作補救.  下週五被稱為受苦節或受難節, 若引致對耶穌基督為何要成為代罪羔羊感到困惑, 是十分正常的事.  若把文題合稱為受苦難節, 也許會引起更多疑問, 故此一向沒看見採用這樣的名稱, 我也不是提倡改用這名稱.  大家從語音認識這節期的觀感是: 受難是指災難而不是指困難或為難.  但事實上, 為了可以赦免我們的罪, 故此要代替相信祂的人被釘十字架, 卻是一件使三位一體的神感到極之為難的事.  單從救主耶穌基督的層面看, 讓祂覺得最難忍受的並非肉身的苦(這也許是被稱為受苦節的原因), 乃是因為當祂代替我們擔當犯罪的刑罰時, 天父上帝要掩面不看祂.  基督徒讀者知道在四本福音書中記載這事, 被合稱為的十架七言中, “我的神, 我的神, 為甚麼離棄我”這句話是在神學上最難解釋, 可是正能說明罪的可怕.  中國傳統文化對生離死別的苦視為最大的苦之一, 故此參加喪禮被視為畏途, 是能找到理由不參加便避免參加的事.  這是由於大家心靈的深處知道, 人死並非一了百了.  聖經清楚告訴我們, 死後且有審判, 而耶穌基督正是為了擔當我們沒有任何人可以承擔這審判必然帶來的合理結果而為我們贖罪.

上週有一個沒有嘗試回答的問題: 為甚麼要選擇這被現代人視為不人道的死刑代替信祂的人捨命呢?  我認為除了用這極為形象的極刑去表達罪的嚴重性及可怕, 另一個原因是主耶穌所給我們的命令, 要我們天天背十架跟隨祂.  祂這命令是要信靠祂的人天天向自己, 也就是“老我”(即未信主前背叛天父上帝的我)死, 才可以在祂所賜給我們的新生命中活出新生的樣式.  十字架的死刑可怖的原因之一是被釘的人不會立刻死.  除了肉身所受的苦, 更有被圍觀者譏笑辱罵的苦, 就像與主耶穌同釘其中一個死囚對祂說的話, 及兵丁戲弄祂的情況.  向“老我”死的最有效, 也是唯一的途徑, 就是接受救主的囑咐,而天天的意思就是在我們清醒的每分每秒都要背這十字架.  若問這不是很苦的事嗎?  不是極高極難的要求嗎?  聖經讓我們看到天父的大恩包括賜給我們聖靈, 便我們不致孤立無援, 更賜我們教會, 讓主內兄弟姊妹與我們可以互勵互勉, 並不是要我們孤軍作戰, 更絕對不是同檯吃飯,各自修行.
                                                                         見報日期: 2018/3/23

Wednesday, March 14, 2018

代罪羔羊 / 代罪羔羊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代罪羔羊                             周达恒

        继续上周思路, 也许有读者会认为基督教最令人难以置信, 甚至可被视为高级骗术的观念, 就是本月最后周五的受难/受苦节记念的事: 耶稣基督为赎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且不说这是最残忍的死刑之一(从罗马政府免公民受此刑可见). 为何要用这极度残酷的死刑才可以替人赎罪呢? 何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即使当权者允许别人替代一个死囚受刑, 也只能以一个人代替另一个人, 不常会让一个人代多人死, 因为即使愿意及获准许替代别人死的那人身份远比被认为是受连累的其他人尊贵, 因此得以为他手下全部人死, 数目仍十分有限呀! 怎可以包括至今接近两千年来数以亿计的人代死呢?

        奇怪的是, 我从大学开始参与每月一次去被香港政府美其名为青少年教养所(监禁未成年罪犯而设的囚监狱)布道至今, 超过半世纪的时光, 没有人问我上段提出的那个问题. 可能听者都认为, 耶稣基督若是上帝的儿子, 祂应该有这个超然的资格. 另一个令我惊讶的情况是: 也从来没有人问我为什么上帝不可以好像一些君王或政府, 宣告大赦天下, 让死囚被释放地免全人类的罪呢? 也许读者会问我为什么自己提出这两个没有人问, 也不易回答的问题呢? 除了有一位朋友评论我的脑部运作有异常人, 可算是一种可能性, 我如此提问是希望指出人心虽然离开创造主已经十分远, 可是我们毕竟是祂所造的, 在人人的内心仍有一些没有被罪完全抹去的本性.


        正因为我们仍有明白创造主一些行事原则的本性, 故此我们不必先了解文题观念来自旧约圣经(若愿意用时间认识是更好的事), 而且本文篇幅不容我多解释. 不过十字架是大家都知道的, 因大多数教会都有十字架, 读者有基督徒朋友也可能见过其中有人以十字架为项链. 国内最近也因不少教堂的十字架被拆下, 引起广泛注意. 十字架最有形像地表达耶稣基督是代罪羔羊的本意. 天主教教堂及教徒身上所见的十字架有代表耶稣的像被挂其上, 更正教(狭义的基督教)却没有, 因为我们认为一个没有人像的十字架更能表明救主已完成了为我们赎罪之工. 我认为全人类都有永恒观, 连只有言语没有文字而被视为文化最落后的种族及部落也有永恒观. 既有永恒观便有在时间以外也有无限的概念自然延伸至其他领域的可能, 因此永恒及无限的救主降世为人, 并且在十字架上成为代罪羔羊的观念, 不被大多数人质疑, 因为祂冒是无限的主, 当然有这无限的条件. 近来不少西亚洲地区伊斯兰教徒从基督教电台及电视台听到福音信主, 可见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因为在天下人间, 没有赐下别的名, 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见报日期: 2018/3/16

人生探索欄   周達恆

繼續上週思路, 也許有讀者會認為基督教最令人難以置信, 甚至可被視為高級騙術的觀念, 就是本月最後週五的受難/受苦節記念的事: 耶穌基督為贖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且不說這是最殘忍的死刑之一(從羅馬政府免公民受此刑可見).  為何要用這極度殘酷的死刑才可以替人贖罪呢?  何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即使當權者允許別人替代一個死囚受刑, 也只能以一個人代替另一個人, 不常會讓一個人代多人死, 因為即使願意及獲准許替代別人死的那人身份遠比被認為是受連累的其他人尊貴, 因此得以為他手下全部人死, 數目仍十分有限呀! 怎可以包括至今接近兩千年來數以億計的人代死呢?

奇怪的是, 我從大學開始參與每月一次去被香港政府美其名為青少年教養所(監禁未成年罪犯而設的囚監獄)佈道至今, 超過半世紀的時光, 沒有人問我上段提出的那個問題.  可能聽者都認為, 耶穌基督若是上帝的兒子, 祂應該有這個超然的資格.  另一個令我驚訝的情況是: 也從來沒有人問我為甚麼上帝不可以好像一些君王或政府, 宣告大赦天下, 讓死囚被釋放地免全人類的罪呢?  也許讀者會問我為甚麼自己提出這兩個沒有人問, 也不易回答的問題呢?  除了有一位朋友評論我的腦部運作有異常人, 可算是一種可能性, 我如此提問是希望指出人心雖然離開創造主已經十分遠, 可是我們畢竟是祂所造的, 在人人的內心仍有一些沒有被罪完全抹去的本性.

正因為我們仍有明白創造主一些行事原則的本性, 故此我們不必先了解文題觀念來自舊約聖經(若願意用時間認識是更好的事), 而且本文篇幅不容我多解釋.  不過十字架是大家都知道的, 因大多數教會都有十字架, 讀者有基督徒朋友也可能見過其中有人以十字架為項鍊.  國內最近也因不少教堂的十字架被拆下, 引起廣泛注意.  十字架最有形像地表達耶穌基督是代罪羔羊的本意.  天主教教堂及教徒身上所見的十字架有代表耶穌的像被掛其上, 更正教(狹義的基督教)卻沒有, 因為我們認為一個沒有人像的十字架更能表明救主已完成了為我們贖罪之工.  我認為全人類都有永恆觀, 連只有言語沒有文字而被視為文化最落後的種族及部落也有永恆觀.  既有永恆觀便有在時間以外也有無限的概念自然延伸至其他領域的可能, 因此永恆及無限的救主降世為人, 並且在十字架上成為代罪羔羊的觀念, 不被大多數人質疑, 因為祂冒是無限的主, 當然有這無限的條件.  近來不少西亞洲地區伊斯蘭教徒從基督教電台及電視台聽到福音信主, 可見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因為在天下人間, 沒有賜下別的名, 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見報日期: 2018/3/16

Wednesday, March 7, 2018

求福? 避祸? 挡灾? / 求福? 避禍? 擋災?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求福? 避祸? 挡灾?                   周达恒

              上周以“属灵生日”跟大家粗枝大叶提及信耶稣的意义, 下文作稍进一步探索, 由于恐怕过份简单的论述会引起误解, 或被视为误导读者. 文题是从最常见的其中三种心态探讨. 大概是由于中国民间传统信仰, 常因以前文盲率高, 把许多观念简化, 甚至市侩化, 而这情况不幸地也在基督教的一些教会中出现. 文题这三个观念本身也许不必然完全错误, 可惜每个词的名词固然因简单而容易被误解, 或者是给予太大空间让人可随己意下定义, 更何况动词也有相同弱点呀.

              庆祝新年一般以元宵节闭幕, 但许多新春对联或贺语仍处处可见. 最常见的单字是福, 而禄寿康被加上成为四字贺语. 但细想加这三个字可说是蛇足, 也有局限福字定义之嫌. 从另一角度看, 人人对什么是福, 或是在某些情况下会认为是福的看法, 会有颇大差异. 若与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五章的八福比较(去年曾用这八福与读者作有限的探讨, 读者可用文末提供的部落格连结查阅), 却大异其趣. 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一个有福的人生呢? 世界各大宗教为大家提供的福是否换汤不换药, 只是包装不一样呢? 在人生的各阶段, 大家渴求的福是否有重点转移的现象呢? 这些都是这个被用为名词的福字带来的常见问题, 而动词的意义也同样带来许多不同思考角度及答案. 最基本的问题是向什么对象求福及如何求才有果效. 在另一方面, 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这句老话也极可是读者想过及说过并经验过的. 我认为最妙也是最无奈的一个说法是在遇到危难时, 以这句话去自我安慰或安抚别人: 是福不是祸, 是祸躲不过.如此“认命”却不是信耶稣的人拥抱的.

              趋吉避凶可说是人之常情, 只有在最无奈时才会用上段末句的话自己骗自己, 我国文化的重阳节不是最好的说明吗? 究竟大家最怕遇到的祸是怎样的祸呢? 大多数的守财奴在面对生命与财富是鱼与熊掌的抉择时, 鲜有舍命保财的. 有些祸不是个人能躲避的, 例如历史上一些强大文化, 莫名其妙地消失, 或是近年来不时听到被形容为百年一次甚至千年一次的罕见天灾, 也不是人力可以对抗的. 究竟我们希望能避的祸是那一种祸呢? 圣经最后一本书描述的大灾难是否基督徒也会经过的事, 难有共识, 可是真正信耶稣的人, 不会努力去求避祸, 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日子如何, 力量也必如何. 这力量是来自掌管万有的主宰, 故此我们可以坦然无惧. 至于挡灾, 更不是基督徒要多费心思的事, 因为我们绝不相信常被宗教骗子用破财挡灾来到行骗的谬论. 其实本栏读者也没有如此愚蠢地相信这话的人, 但请问您要如何帮助落在这圈套的亲朋戚友呢 ?                                                                                                                                                                                                                             见报日期: 2018/3/9


人生探索欄                    求福? 避禍?  擋災?                       周達恆

              上週以屬靈生日跟大家粗枝大葉提及信耶穌的意義, 下文作稍進一步探索, 由於恐怕過份簡單的論述會引起誤解, 或被視為誤導讀者.  文題是從最常見的其中三種心探討.  大概是由於中國民間傳統信仰, 常因以前文盲率高, 把許多觀念簡化, 甚至市儈化, 而這情況不幸地也在基督教的一些教會中出現.  文題這三個觀念本身也許不必然完全錯誤, 可惜每個詞的名詞固然因簡單而容易被誤解, 或者是給予太大空間讓人可隨己意下定義, 更何況動詞也有相同弱點呀. 

              慶祝新年一般以元宵節閉幕, 但許多新春對聯或賀語仍處處可見.  最常見的單字是福, 而祿壽康被加上成為四字賀語.  但細想加這三個字可說是蛇足, 也有局限福字定義之嫌.  從另一角度看, 人人對甚麼是福, 或是在某些情況下會認為是福的看法, 會有頗大差異.  若與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五章的八福比較(去年曾用這八福與讀者作有限的探討, 讀者可用文末提供的部落格連結查閱), 卻大異其趣.  究竟怎樣的人生才是一個有福的人生呢?  世界各大宗教為大家提供的福是否換湯不換藥, 只是包裝不一樣呢?  在人生的各階段, 大家渴求的福是否有重點轉移的現象呢?  這些都是這個被用為名詞的福字帶來的常見問題, 而動詞的意義也同樣帶來許多不同思考角度及答案.  最基本的問題是向甚麼對象求福及如何求才有果效.  在另一方面, 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這句老話也極可能是讀者想過及說過並經驗過的.  我認為最妙也是最無奈的一個說法是在遇到危難時, 以這句話去自我安慰或安撫別人:  是福不是禍, 是禍躲不過.  如此認命卻不是信耶穌的人擁抱的.

              趨吉避凶可說是人之常情, 只有在最無奈時才會用上段末句的話自己騙自己, 我國文化的重陽節不是最好的說明嗎?  究竟大家最怕遇到的禍是怎樣的禍呢?  大多數的守財奴在面對生命與財富是魚與熊掌的抉擇時, 鮮有捨命保財的.  有些禍不是個人能躲避的, 例如歷史上一些強大文化, 莫名其妙地消失, 或是近年來不時聽被形容為百年一次甚至千年一次的罕見天災, 也不是人力可以對抗的.  究竟我們希能避的禍是那一種禍呢?  聖經最後一本書描述的大災難是否基督徒也會經過的事, 難有共識, 可是真正信耶穌的人, 不會努力去求避禍, 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的日子如何, 力量也必如何.  這力量是來自掌管萬有的主宰, 故此我們可以坦然無懼.  至於擋災, 更不是基督徒要多費心思的事, 因為我們絕不相信常被宗教騙子用破財擋災來到行騙的謬論.   其實本欄讀者也沒有如此愚蠢地相信這話的人, 但請問您要如何幫助落在這圈套的親朋戚友呢?                     

                                                                                                                                         見報日期:  20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