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8, 2014

人生探索欄      教長孫學駕駛        周達恆

            本來要寫與這長週末勞動節相關課題,但耳鳴突趨嚴

重,我到用了太多精神和持續了數天的耳鳴對抗,懶動腦筋,

而且最近沒有寫較輕鬆的文字,決定改換題目。


去年及今年暑期都在大女兒家寄居,一方面是為了內子在心臟大手術後覺得受不了科州夏天的乾熱,另一方面是長孫已上高中,他妹妹也在我們七個孫中排第二,孩子長大得很快,能與他們相處多一些時間的機會很快便會成為過去,故此找緊機會和他們多聚。有朋友問我這個古稀老人怎可以和十六歲的男孫談得來,可是最盼望我在他上大學前每年暑期都來住的正是他。我開他的玩笑說,明年我們是同年,他是17,我是71,把我的歲數反過來看便是同一個數字,後來發現這數字遊戲在8228,及9339都合用,可惜即使有那麼高壽,93之後便不能用了。四十年前,我家老大仍在上幼稚園時,我們住在多倫多,外公和我們住在一起,是四代同堂,當時被視為罕見。數年前我在加州時,有一位九十多歲的長者對我向她問候,並且說她家兒孫有福,因為中國歷代智慧的累積告訴我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她常幽默地回答『不知寶在那裡呢?』對基督徒而言,老人有更多時間,也更有智慧地知道如何為兒孫祈禱,何況禱告的其中一個效果,借用一言可以興邦去說,是一言可以興家,不是寶是甚麼呢?

教長孫學駕駛是我自動請纓的,因為我覺得他對我說的話抗拒性較低。我們之間沒有任何利害衝突,與他步行運動已經是他大佔優勢,在一小時多的上坡下坡急步鍛鍊,走至四英哩後一定是他要遷就後勁不繼的外公,玩電子乒乓球,今年我也是敗多勝少,所以對他沒有威脅,他喜歡知道我做的事,所寫文字的內容,與我關係很好,況且他祖母反而比內子更支持,認為自己兒子過份小心,教開車心細有餘,膽大不足。

起初他缺乏信心時,我告訴他如何學習心要細,就是考慮層面要夠廣,可是也要學會當機立斷,而同時避免過份自信。我是用說理,而不是只要求他絕對服從的方式教他如何成為好司機,幫助他明白自己的錯失,當他犯錯立即自己發現時,不再訓他,待適當時候問他是否知道如何避免犯相同錯誤,也告訴他要以別人的錯誤為鑑,不要心中不高興他們的壞習慣或不守交通規則的作風,卻不期然地步他們後塵。教他觀察路上一些駕車的好榜樣,向這些人學習,因為好司機是以禮讓為先的,且視覺要遠,好使自己有充份時間防備意外,並且把半世紀前姨丈對我說:『不碰別人是本份,不讓別人碰才是本領』的話加上『不成為導致意外的因素』作補充。在另一博客 Searchonlifeissues.blogspot.com 有更詳細的解釋。

                                                                                    2014/8/29         

Thursday, August 21, 2014

人生探索欄            彼此責善       周達恆

文題的觀念是我國傳統思想及聖經似乎共有的教導,卻是大多數人認為很難去實踐的。覺得難的理由很多,最常見的大概是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被拒絕,數十年前盛行用高中生及大學低年級學生銷售高價商品如百科全書;在找暑期工機會不大的那些日子,初出茅廬的莘莘學子接受了一套高壓推銷法的訓練,讓成功率被少數例子顯得不俗和看似優厚的佣金吸引下,不避夏日的似火驕陽,沿門賣一些被視為高檔的商品,可是因忍受不了被拒於門外的難堪而放棄這工作的大不乏人。從另一角度看,最近有朋友為有些公司給管理層高薪作辯護,說他們的工作最勞心,有時因處理解雇手下員工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和不安,也是值得拿高薪的理由。

若大家對陌生人與只是有工作關係的人也有上述的心理負擔,朋友間的責善可能引起的不快及有失去朋友的顧忌,成為我們不願責善的原因是很可以理解的。不過最矛盾的現象是大多數人在別人對他言語或態度不好時,卻毫不猶豫地反唇相稽,結果極不愉快,也因受這些經驗影響失去責善的勇氣。其實這是兩回事,不應相提並論。可是大家難免有因沈不住氣而與別人失和的經驗,又因為不了解真正的責善與自我的利益關係並不相干,責善應該是為了他人的好處而不是要求還自己公道,故此十分罕見,實在是極為可惜的事,因為從個人或社會的層面看,缺乏彼此責善的損失是巨大的,但由於這損失難以估計,且無法衡量,大家蒙受了損失也不自知。
責善最好是一個雙邊關係,存在於知己好友或教會肢體*之間。當我們願意面對人人都有盲點,也有自以為義的劣根性,要克服這兩大困難的辦法,連基督徒天天在創造主前自省,求聖靈光照之外,也可以因為有願意彼此責善的好弟兄或姊妹而大大得益,才會認真考慮尋覓肯與自己建立這雙邊關係的人。讀者中未去教會的也不少,您們也不妨嘗試找願意與您建立這種關係的朋友。

我認為責善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彼此幫助成為一個更成熟,更有進取心,更心胸寬廣的人。對基督徒而言是成為一個更以上帝為中心,更明白祂的心意,更倚靠祂去生活的人。責善並非諫惡的反面或正面,乃是超越諫惡領域的。我們看見有些父母因只有一個寶貝兒子或女兒,連禁止孩子胡鬧也不盡本份,甚至常常護短,孩子長大後若胡作非為是否會諫惡也成疑問,與他們談責善大概是對牛彈琴,更不要希望他們為孩子們樹立責善的榜樣。聖經在希伯來書102425節給我們的教導是: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彼此勸勉。願讀者都尋得與您建立這關係的人。

*基督教對信徒關係的通稱

                                                                                    2014/8/22

歡迎大家到 exploringmattersoffaith.blogspot.com 閱讀不定期刊出

的一些「信仰淺釋」文字.

Wednesday, August 13, 2014

人生探索欄         惟我獨尊?


                在網上讀本欄的朋友, 若喜歡上網找資料, 大概已發現最近我把一些稱為信仰淺釋的文字放在稱為: exploringmattersoffaith.blogspot.com 的博客(即部落格, 谷歌稱網誌)之上, 為方便其他讀者尋找, 在此提供. 因篇幅限制, 本文只能簡單表達, 信仰淺釋受筆者能力所限, 未必可以完全滿足讀者要求, 但可以多用一些篇幅及從更多角度去看文題要探討的. 本月內將盡量抽時間另文補充.

                讀者大概會猜到文題是指一般同胞對基督教的不滿, 先丈人活到差不多九十九歲才回天家, 在兒女信主近一甲子之後才接受耶穌基督作他個人的救主, 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因為他認為基督教太排外. 不符合中國文化的兼容並蓄. 在天安門事件之後, 由於袁木否認該事有學生傷亡, 使他醒悟真理也如事實的真相一樣, 不能真偽不辨, 不能因政府的發言人撒謊便推翻事實. 就如我為了不想一位要回國就任高職的朋友, 在填寫當時國內給回國學者的問卷, 回答其中一項問及是否在國外受洗時要撒謊, 遂提議他回國後才接受水禮, 不必急於要求我在他回國前為他施洗, 但我問他若當面被問是否相信天父上帝是創造主、是宇宙的主宰時會如何回答, 他說這好比別人把他生父帶到他面前, 事先警告他若不否認生父, 政府會對他不利, 他也不會因此不認自己的生父. 難道我們可以怪他排外或惟他的父獨尊嗎? 其實若有人不像他那般硬朗, 受恐嚇後不敢當面承認, 並且知道父親不會因此怪責他, 或甚至父親有先見之明, 預先告訴他在這種事發生時可以當面否認, 也不因此改變了事實. 也不能把事實改變.

                基督教不能說其他的信仰也對, 並不是說我們認為其他宗教完全沒有勸人為善的功能, 對社會沒有任何積極貢獻, 更不是說他們的信徒都是行為有問題, 心術不正或對他們作其他負面的批評. 我們深信由於天父上帝賜予人類自由意志, 他們有權選擇其他的信仰, 包括無神論, 可是這不能改變有一位創造主的事實, 及只有一位宇宙主宰的實況. 我有一位朋友自幼被送給人撫養, 養父為了帶他出國替他買了別人的出生證書, 這情況在上一代並不罕見, 從有些人的角度, 甚至他自己也說名義上他有三個父親, 加上教父, 可說是四個, 但沒有人會否認他只有一個生父. 可是對他來說, 最重要的卻是天父上帝. 這不是說他對生父, 養父及教父無情或沒有感恩的心(出生證上那一位素未謀面, 談不上有情), 只是比較起來, 任何人都比不上天父. 事實上, 賜我們在肉身, 心理, 思維能力以外的靈魂, 只有天父才可以賜予. 使任何人與其他動物不同的, 是人有靈魂, 是萬物之靈. 這並不是人驕傲, 乃是沒法推翻的事實.


2014/8/15                                                                           周達恆 

Wednesday, August 6, 2014

人生探索欄         為兒孫積財?          周達恆

俗語說「富無三代」。美國有些富豪不服這說法,也不服氣政府抽取百分率甚高的遺產稅(被稱為「死亡稅」),利用南達科他項州(South Dakota)特殊法例設立一種永遠基金,規定後人(不用兒孫是因為世界若未因末日已到,一切安排歸於徒然,上輩從鼻祖算的九代不必說,後輩至第九代耳孫之後就再無稱謂可用了),只能從利息中提取某個百分比的金額使用,讓本金繼續生利及增值,永不枯竭。在另一方面,也有些超級富豪把巨額財富捐給自己成立的慈善基金,或其他從事慈善工作的團體,不把遺產留給兒孫。究竟這兩種人誰更聰明呢?上週本欄是否有偏向一邊的意味呢?讀者中有聽過我的講道(或在網上收聽過),可能會認為我傾向文題不用問號,因為我曾多次提醒大家要顧慮到美國退休制度在兒孫輩退休時面臨破產。下面要稍作解釋及進一步探討。

大多數讀者大概和筆者彼此彼此,不算富有,與上文的富豪無可比擬。但本欄一向以原則為出發點,因此要從事理基礎去探討文題,並非要與富人爭一日之長短。首先我要聲明,父母能夠給子女最大的遺產絕不是金錢,乃是比中國傳統勸人為兒孫積德更上一層樓的遺蔭,就是以身作則加上言教去讓他們認識創造主,鼓勵他們與祂建立直接及親密的關係,勤於研讀聖經,凡事以聖經教導為依據,且在教會擔負天父託付他們的責任。我認為這比中國傳統想法更優勝,因為若問持積德觀的人,甚麼是積德,很難獲得確切答案,而且所得答案經不起尋根究底的考驗。

話說回來,我們雖非富豪,也非一貧如洗,究竟應如何處理在世上寄居這些年日所累積的一點資源呢?我認為在首段兩極之中有很多可供選擇的餘地。讀者若猜我的首要考慮是教會或宣教機構,恐怕我的答覆會令你失望,因為我認為他們的經濟來源更需要天天學習仰望上帝的供應,何況就教會而言,教會若倚靠一些基金去維持,可說已經不再是一個屬於加入教會的弟兄姊妹的家,我甚至鼓勵突然有意想不到收入的主內兄姊,把大部份收入拿去支持宣教工作,以免其他兄姊認為教會不再需要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我見過太多宣教機構因為突然收到不少支持者在遺產中贈予巨額的款項或其他資產,不必再為錢財向上帝祈求,慢慢走向以世俗方式運作的途徑。我當然沒有足以陷他們落在這阱的資源,可是仍不願成為其中一個可能構成他們走岔路的誘因。我對支持宣教事工的立場,無論是宣教士或宣教機構,若沒有經常為他們禱告,便不要在錢財上支持他們,故此寧願多教導兒孫輩在這些事上學習關心及積極參與,願意作天父上帝忠心的管家。

                                                                                       20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