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31, 2014

人生探索欄          量出為入?       周達恆

我要承認上週提到想用這文題後也恐怕有點怪異,可是愈想愈覺得這正是一般人的理財態度,故此不更改。我認識生活繁忙的人兼職兩份的不少,三份的也不是一兩位,最極端的例子是有一人和室友在唸醫學院時,竟然各兼三份工作,每週(不是每天)只睡數小時,平均每日不足一小時。問他們怎會不覺疲倦,他們說是靠彼此為對方針灸,因為其中一位是著名中醫之子,對針灸有家傳絕學。他們認為一個人該有一百二十歲,但半世紀前八十是極罕見的高壽,他們認為用這方法只是借用年老時反正活不到的歲月,沒有甚麼大不了。

大家都知道醫學院收費不菲,他們也不是全不講究要活得精彩,在百忙中開車去佛羅里達州玩,順道來探望我,由此可見他們對生活有一定的要求。既有所求,便有開支,不願節流只好開源,這豈非十分符合文題嗎?反觀有些人好享受,懶幹活,不願勞心費力去憑才幹多賺一些,多儲蓄一點以備不時之需,寧願看電視電影球賽或其他耗時費財的消遣,把多賺錢的機會白白放過。從為創造主作忠心管家的角度看,這心態也非常有問題,因為他們大多數忽略回饋社會,更忘記了創造主賜予才幹及能力的用意。

上週文末說:若國家政策不是基於政治因素而急功近利,民間因節慾而不浪費資源,老百姓及政府都節流而積下的資金用作正當投資,會符合本週文題。讀者若有人認為別人的需要與自己無關,甚至不是政府的責任,只有真正遭不幸的人才值得同情及伸出援手,恐怕是忘記了我們活在一個極不完美,極動盪的世界,或是全盤否認人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有守望相助的責任。長期讀者知道我一向不認為政府是幫助有需要者的最佳渠道,特別在美國喜愛訴訟的氣候下,許多在政府中任職的基督徒都礙於官僚制度所催生的自保政策所限,常感有心無力。其實這些需要幫助者最大的需要不是金錢能提供的,可是在敵基督教的氣候下,從事社工的基督徒卻被禁止與接受幫助者談信仰,使這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失去了認識真能幫助他們的途徑。

無論是社會或教會,在認清楚甚麼是真正的需要,有多少人落在需要幫助之境,如何提供怎樣的幫助才澈底,用這些方法要動用多大的資源,是文題所指的「出」。以這個該有的開支為應有收入的依據,而不是以目下的收入為起點是文題的本意。若認為如此設定開支是容易失控的,我的回答是雖然有可能,卻並非必然。也許要從個人層面先開始去學習,而且關鍵是在對有需要的人提供的是過渡期,可以使他們站起來從受惠者變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一份子,與多數社會福利主義有基本差異。                                                                                 2014/8/1

Thursday, July 24, 2014

人生探索欄          量入而出?          周達恆

上兩週從個別心態及較大層面看財富,本週縮小來看,可是其影響力可能不亞於大層面。加問號是因為從聖經教導作上帝管家看,這被認為很合理的理財觀是有待商榷的。

北美不少人對錢的態度是把認為將會有的收入視為現金。當經濟處於通脹期,貨幣不斷貶值,借債被視為聰明,故此對擁抱這種心態者,這也算是量入而出。本欄讀者(包括知道我要寫這題目時故意開玩笑說應把文題改為下段那句的朋友),可能大多數對這種心態及行為都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先用未來錢,符合文題加問號的用意。可是我要說的比這想法更嚴格,因為先從我國一些名人的治家格言、家書或家訓看,節省和積蓄是這些古籍中的普遍觀念,濟貧也極常見,因此絕對不是收入一百元便可以消費一百元,只要不借貸便是量入為出,乃是收入一百元,開支不該超過七十或八十元,甚至是更低的百分比才合格;再看根據聖經而來的作管家觀念,我也許應再改文題。

從創造主交付我們的理財責任看,文題連起步可能也談不上,因為節流是理財的最低要求,連那些靠祖蔭,從不知道何謂血汗錢及不認為有節流必要的富二代,也逃不掉這經濟現實。朋友也許是有感而發,他半開玩笑地說「千金散盡還復來」應是本文文題,當然承認這只是富二代的夢,不合情理。可是節流也有很多方式及層面。例如多年前戒煙運動剛開始,有人說只戒買煙,卻不拒絕朋友的分享作為起點,稱之為戒買不戒抽。這作風若真能維持,那些不服氣這人如此戒煙的朋友,起初為了打破他的決心,會讓他抽自己擁有的煙,但不會長期如此,因為他們不會那麼笨,也沒有那麼慷慨。這種節流既不一定持久,也常聽真戒了煙的人說,不再花在買煙上的金錢也不知道去了那兒,因為他們不是從節流的出發點來戒煙。

不抽煙省下的錢無蹤影可能是沒有私人財務預算的緣故。花錢若被視為樂趣,是辛苦賺錢的原因,也是導致有些人不喜歡有預算的原因。有預算就不會「心安理得」地隨意花錢。否則是自尋煩惱!不少人在收入提高後仍兩袖清風,是採取了有多少才用多少,似乎已脫離了文題後加問號的狀況。但從作為創造主好管家的立場看,如此量入而出比上文提到的家訓那類教導更不如,躲在批評這些教導是守財奴的心態,或怪責這理財方法是窒礙消費,因而導致經濟不景氣也是強詞奪理,因為節慾與節流並非經濟發育不健全的罪魁禍首,若國家的政策不是基於政治因素而急功近利,民間因節慾而不浪費資源,老百姓及政府都節流而積下的資金用作正當投資,會符合我下週要探討的「怪」題目:量出而入?

                                                                                      2014/7/25

Wednesday, July 16, 2014

人生探索欄             窮奢極侈           周達恆

上週探討貧富懸殊的不良現象,先從處理貧困角度看節流的問題時,已提及這也是富人的問題(沒有拿到上週報章的讀者可用文末部落格上網查閱)。用這文題可說是已經清楚表明本欄對富豪處理這經濟層面的態度比窮人因缺乏理財觀念不懂節流更不以為然。

沒有人能夠否認任何社會都不可能達到貧富均勻的假想境界。不用烏托邦等類的字眼是因為這種境界非但沒有存在可能,也不見得必然美好。上週文首提到的一篇文章,內容是論及當今許多跨國企業及家財過十億的超級富豪們,都在累積現金,顯出他們對經濟前景缺乏安全感。但讀者若認為他們會因此而停止揮霍,或最低限度會大改窮奢極侈的生活方式,是對人性的了解不夠深,因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不是窮光蛋的專利權,當一個人沒有安全感,採取自衛措施固然是常見的回應,但放棄亦非罕見的反彈心態。窮人借酒消愁,即使連酒錢也是借來的,能引起愁更愁的畢竟極有限,富人覺得不安全時一方面採取揮金如土的生活方式來「擁有現在」,另一方面不願運用金錢投資,這兩者殺傷力比窮人大多了。前者使一般人產生嫉妒和極度反感,引致社會不安,後者使失業者就業機會大減,對社會的傷害比窮人自暴自棄,不願學習開源節流,寧作寄生蟲大太多了。

上段說貧富均勻不見得必然美好這話勢必引起讀者質疑!請容我稍作解釋。人是最複雜的個體,沒有一個人,包括雙胞胎,會和另一個人完全一樣。更不必說若能把人複製,連這些被複製者,也不能與原「版」相同。既不一樣,對生活需求和喜好自然也不一樣,為甚麼獨有財富被要求一樣呢?再者,我們的工作能力不絕對相同,愛勤或好惰的性格也各異,何況習練(上月本欄已提及)的心態更是南轅北轍,怎能因別人有一萬元,就要求我也理應有一萬元呢?何況當人人同樣擁有一萬元及只能擁有一萬元時,難道我們也可以要求這一萬元帶給每個人的心理效益完全一樣嗎?

讀者知道我要說貧富懸殊的最大困難不完全在於各人所擁有的財富差距多大。朋友告訴我在百億富豪家中為他們設計庭園時,他們對那些只有十億家財者可以擁有和他們同樣的享受十分不滿。古代一些奸臣貪污搜括而得的財富是國家每年稅收的數倍,朱元璋對民間富豪比他更能用金錢呼風喚雨極度不滿,這都是由於人把甚麼是幸福建立在錯誤的價值觀之上。世人若早日認識到創造主要為託付各人代管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及因而獲得的一切物質資源,有一天要向祂交賬時,富豪應該不敢窮奢極侈,窮人也不敢不學習開源節流,大家的價值觀都會不再一樣。

                                                                                      2014/7/18

Thursday, July 10, 2014

人生探索欄            貧富懸殊         周達恆

最近讀一篇與文題有關的文章,六月底華人首富在汕頭大學向畢業生致詞時又以文題為他失眠的三大原因之一,因而寫本文,但上週五適逢美國國慶,故本文今天才發表。

熟悉聖經的讀者知道耶穌基督在施洗約翰差門徒來問祂是否他們所等待的救世主時,回答中包括要他們告訴約翰:『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使徒保羅回應耶路撒冷使徒們的囑咐時,申述顧念窮人是他向來注重的。歷代以來,基督教在各地都有很多濟貧工作,而且在這方面常常走在時代的前頭並在最前線工作,且最持久。讀者知道我不會推翻聖經及歷史的記載,而下文提出的觀念,也不是否認我們有關心貧困者需要的責任,只是要從兩個角度和大家探討文題涉及的現象可能不是困難的焦點。

這兩個角度是分別從貧與富去看。關於富的一面,下週會更多申述,本週先探討如何幫助落在貧困中的人脫離苦境,但不是像美國一些政客為了建立擁護他們,投他們所謂神聖一票的一批人,以社會福利方式養活這些人,卻因此剝奪了他們作為人的尊嚴,失去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人生,甚或把子孫陷於倚賴政府的景況中。

自幼從庭訓獲得的理財觀念是開源與節流並重。自有零用錢以來,我常學長輩對生活困苦的人表關懷及給予援手,雖然個人能力有限,但並非紙上談兵。有旁觀者曾因我幫助穿得比我講究,開的車比我高檔的人,認為我審辨力不足,我也不敢說每個決定都正確無誤,可是我的原則是各人都有選擇如何運用資源的自由,不能因向人伸出援手便剝奪他的自由,只能為他禱告並勸導他學習開源節流,讓他從我的榜樣學功課,給他時間去改變陋習,因為只有心服才會有真正的改變。提這些事是因為我認為大多數人的困難是在節流上失控。其實這也是文題中的另一種人引起嫉妒的關鍵,下週再談。

教會有位長輩聽完我一次與錢財有關的講道後對我說,貧窮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我猜他這樣說是代表親身經驗及觀察。兒女多常使人入不敷出而變為窮困,但人卻可以成為家庭及社會最大的資源,因為人會長大,有學習能力,更在不滿十歲便開始有局部的工作能力。請不要誤會我是鼓勵使用童工,我是指在不少家庭,大孩子照顧弟弟妹妹,讓成人可以多些時間工作,雖然被批評是剝奪了他們的童年,卻可能比在富有家庭長大的孩子整天玩電腦遊戲更為成熟,也更有成就感。

改革開放後首數批來北美作訪問學者的朋友,不少對我強調國內物質生活不及北美,但精神生活比北美豐富。我不是認為貧富懸殊是正常,更不認為是好的,可是以正確態度面對比用政治手段求變可能更快更有效!

                                                                                       2014/7/11

Thursday, July 3, 2014

人生探索欄              國慶或國恥?           周達恆

本週是加拿大及美國的國慶,文題也許會被認為太掃興,太負面,可是正視現實才是保障國家可以在可見的將來繼續慶祝國慶的最佳辦法,何況在過去一百年來(上週是引起被誤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大戰事件的一百週年),全球所經過的各種巨變遠超過去一千年的總和,而擺在我們面前的十年或最多不出二十年,世界將面對的各種改變可能又會超過剛成為歷史的一百年。加上以前百年人瑞被視為罕見,本欄讀者接近古稀或早已超過及很可能活逾百歲者大不乏人,因此我們再不能因為將會發生的事太遙遠,而採取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度。國家前途是福是禍,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會否把國慶變成國恥呢?相信大家要承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話是真的!

先說國慶。甚麼事情值得我們每年慶祝呢?自有可以用歷史學標準求證的中國史看,大概不會有太多人反對國泰民安是被公認應該慶祝的事。可惜從史實角度審查,說「治久必亂,亂久必治」是常見現象,似乎有自欺欺人之嫌,因為國家處於亂世的日子與真正享有太平盛世的日子相比,別說是各半,連說好日子佔兩成也有把標準大大往下調之譏,而若能達到各半也不見得是太理想吧。為甚麼會這樣呢?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才可以逃避更可悲的景況,國慶竟成為國恥呢?

放眼環宇,聯合國一百多個成員國有多少不是活在恥辱之中呢?這問題當然引起甚麼構成被視為是活在國恥中的質詢。內戰引起國民逃難是再明顯不過的回答,大概很難被否認是羞恥的事,但在一些極權國家中,受壓制的人民連逃亡機會也談不上的又如何呢?包庇恐怖份子的不必多說,縱容他們存在的豈非也應被同等看待嗎?債台高築以致陷於破產邊沿的國家,固然不會獲得太多同情票,可是未瀕此境,卻已危機四伏的國家又如何呢?若如美國靠本身幣值被國際用為交易的主要貨幣而大印鈔票,國債速增要靠主流媒體代為遮掩,難道該被表揚和引以自豪嗎?全球有多少國家的經濟是穩定和健康的,恐怕沒有人能舉出很多的榜樣吧。

最近在臉書看到一則報導,不敢盡信,上網求證,發現美國在牢獄中的人口比率竟然是世界之最,由於與美國同列首位的是一個不見經傳的小國,其他比美國人口多的國家在比率上遠不如美國高,故此臉書之報導說在比率及真實數字上,美國都是第一並非危言聳聽。讀者若認為這是由於美國的執法及施法系統比別人強,恐怕是沒有留意新聞,不知道上週最高法院全部九票判決總統違憲,不經國會認可濫權任命某些部門的要職後,總統的反應是仍將堅持我行我素,簡直無視憲法三權分立。

                                                                                        20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