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4, 2014

人生探索欄          量入而出?          周達恆

上兩週從個別心態及較大層面看財富,本週縮小來看,可是其影響力可能不亞於大層面。加問號是因為從聖經教導作上帝管家看,這被認為很合理的理財觀是有待商榷的。

北美不少人對錢的態度是把認為將會有的收入視為現金。當經濟處於通脹期,貨幣不斷貶值,借債被視為聰明,故此對擁抱這種心態者,這也算是量入而出。本欄讀者(包括知道我要寫這題目時故意開玩笑說應把文題改為下段那句的朋友),可能大多數對這種心態及行為都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先用未來錢,符合文題加問號的用意。可是我要說的比這想法更嚴格,因為先從我國一些名人的治家格言、家書或家訓看,節省和積蓄是這些古籍中的普遍觀念,濟貧也極常見,因此絕對不是收入一百元便可以消費一百元,只要不借貸便是量入為出,乃是收入一百元,開支不該超過七十或八十元,甚至是更低的百分比才合格;再看根據聖經而來的作管家觀念,我也許應再改文題。

從創造主交付我們的理財責任看,文題連起步可能也談不上,因為節流是理財的最低要求,連那些靠祖蔭,從不知道何謂血汗錢及不認為有節流必要的富二代,也逃不掉這經濟現實。朋友也許是有感而發,他半開玩笑地說「千金散盡還復來」應是本文文題,當然承認這只是富二代的夢,不合情理。可是節流也有很多方式及層面。例如多年前戒煙運動剛開始,有人說只戒買煙,卻不拒絕朋友的分享作為起點,稱之為戒買不戒抽。這作風若真能維持,那些不服氣這人如此戒煙的朋友,起初為了打破他的決心,會讓他抽自己擁有的煙,但不會長期如此,因為他們不會那麼笨,也沒有那麼慷慨。這種節流既不一定持久,也常聽真戒了煙的人說,不再花在買煙上的金錢也不知道去了那兒,因為他們不是從節流的出發點來戒煙。

不抽煙省下的錢無蹤影可能是沒有私人財務預算的緣故。花錢若被視為樂趣,是辛苦賺錢的原因,也是導致有些人不喜歡有預算的原因。有預算就不會「心安理得」地隨意花錢。否則是自尋煩惱!不少人在收入提高後仍兩袖清風,是採取了有多少才用多少,似乎已脫離了文題後加問號的狀況。但從作為創造主好管家的立場看,如此量入而出比上文提到的家訓那類教導更不如,躲在批評這些教導是守財奴的心態,或怪責這理財方法是窒礙消費,因而導致經濟不景氣也是強詞奪理,因為節慾與節流並非經濟發育不健全的罪魁禍首,若國家的政策不是基於政治因素而急功近利,民間因節慾而不浪費資源,老百姓及政府都節流而積下的資金用作正當投資,會符合我下週要探討的「怪」題目:量出而入?

                                                                                      2014/7/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