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8, 2015

知識與智慧之源



人生探索欄       知識與智慧之源        周達恆

舊約聖經箴言書第九章十節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且在宣告這真理之前把知識的開端也說是從敬畏創造主而來(箴1:7)。我起初只願意接納智慧那部份,對9:10的下半句: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也理解,卻覺得知識應憑個人努力獲得,不必與創造主掛鉤,不像智慧難以憑讀萬卷書走萬里路而獲得,因為獨具慧眼者似乎有與生俱來一種難以描繪的氣質,非我們凡夫俗子能擁有,若說是來自創造主也合情理。不過這幼稚想法在對天父上帝及祂的創造更多了解後,才稍明白為甚麼連知識的開端也是從敬畏耶和華開始,故此藉這篇幅拋磚引玉就教高明。

大多數基督徒不會把箴言放在聖經中顯著的地位,因為各國各民族各文化都有類似這書的作品,而且這種文體讓人有難以掌握的散亂感,不像聖經中歷史性的書卷較易讀,說理性的部份有挑戰性及說服力,以詩歌體裁表達的情操容易引起共鳴。雖然箴言書首九章都教導我們要重視智慧,而且第八章被認為是把智慧用擬人法的文體把救主基督加入在其中,暗示基督自己就是智慧的化身。可是為何知識也靠敬畏耶和華而有呢?

其實任何有腦袋的人都有知識,連俗稱白痴者也有知識,本欄以前已提及創造主賜予人類的思想器官極奇妙。人人都不由自主地把從眼、耳、鼻、唇、舌、口腔及喉、皮膚甚至是毛髮所接收的各種各式訊號傳遞至大腦,連內部各器官也不住把其所感受的,以高速把訊號傳往大腦。當不隨意肌因腦功能誤解所得訊號而停止運作,或因不同殘障顯出某些功能失控,我們才發現一切被視為正常的運作,是腦功能發揮得恰當才有的結果。再者失控或失去功能只是局部現象,未受影響的器官仍在使用從腦部發出的資訊運作,因此可以說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識。連各種球類傑出健兒,好像本能地對千變萬化的環境作出即時反應,都可說是他們合時地運用了知識,他們在被視為極優秀的項目以外,若沒有同等成就,便被認為只是有天份而不是有智慧。

從另一角度看,說別人無知並非指這人完全缺乏收集各種資料的能力,乃是說他缺乏合理地分析及使用所得資訊的判斷力,或幼稚地誤解資訊背後所隱含的意思。比方說一個人被視為沒有普通常識,不一定是指他對被認為是普通常識的資訊從來沒有任何接觸,乃是指他對所得的資訊沒有作出正確辨別輕重或緩急的判斷,又或是對事情缺乏適時的處理方法。從這角度看,知識不能與智慧劃下互不影響的界線。被認為有大智慧者只是在更廣及更深的層面上,對運用知識有更大效率,凡夫俗子若敬畏上主也會對知識運用的效率獲得很大裨益。

                                                                                    2015/10/30  

Wednesday, October 21, 2015

科研不一定帶來智慧



人生探索欄                科研不一定帶來智慧               周達恆

最近被問聖經創世記的禁果是否包括科研,換言之,從事科研是否違反創造主的禁制令。簡單的回答是:絕對不是。其實用「禁果」這詞是對始祖違背天父上帝禁令整件事的俗稱(創世記第三章),經文並沒有用這個詞。再者,一般認為這棵被禁止吃其上果子的樹是分辨善惡樹的觀念也非來自上帝,乃是來自以蛇的形態引誘始祖的魔鬼撒旦,而且魔鬼的最主要目的是挑起始祖要有一個與創造主地位同等的反叛心態,用吃了這「禁果」能知道善惡只能說是用來作陪襯的次要動機。曾幾何時,這次要動機竟被升格至首要,甚至唯一動機,為了要掩飾更主要,更大,就是骨子裡要反叛上帝的心態。

這樣說是因為始祖吃了這果子並不見得真有辨別善惡的能力。知道自己赤身露體並不等同知道善惡,何況夫妻之間並沒有因赤身而需要有羞恥感呢?他們只是為了怕天父而躲起來。這也是極愚昧的事,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天父創造的。上帝禁止他們吃伊甸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理由不可能是創造主怕祂所造的亞當夏娃在智慧上成為可以與祂相比,因為人始終是有限的,不因為似乎有知善惡的能力而搖身一變成為無限。若咬定魔鬼的挑撥是對的,天父不要始祖知善惡是愚民政策,我要反問:吃了禁果後,亞當及他的後裔既未擁有知善惡的能力,更沒有棄惡行善的能力。人因缺乏無限的知識和智慧,卻拒絕創造主賜予的法則,自以為有分辨善惡能力,歷史說明只是一個痴心妄想,自欺欺人的夢境。

知識和智慧之差距無法計算,因為沒有知識固然失去辨別善惡的客觀根據,但只擁有部份知識而要從事選擇善惡,又希望有失誤低的把握,非有智慧不可。且說從眾多資料中能去蕪存菁,是拿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共有的條件之一。他們大多數不敢居功,不敢認為自己的發現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獨樹一幟的成就。請他們解釋為何有這異常的智慧去在千頭萬緒中整理出獲獎的嶄新發現,他們也許會覺得難以說明,好比有些藝術作品,作者連自己要再作一次也辦不到,只能用靈機一動或靈感去作無法解釋的解釋。

創造主隱藏在受造之物的奧妙是沒有窮盡的,別說全球七十多億人口都被訓練成為最出色的科學家,而且人人都每年有足以拿諾貝爾獎的發現,窮有生之年也不能發現造物之堂奧於萬一,只會是愈多發現,愈認識未知的領域愈大,未知與已知的比率往不利我們要向全知的目標推進(或應說是後退),天父上帝怎會禁止我們去尋求這些知識呢?祂所禁止的,是人要倚靠這些極有限的知識,以致心靈與祂的關係愈來愈疏遠,也因此愈來愈愚昧無知地去反叛祂。

                                                                                     2015/10/23

Wednesday, October 14, 2015

以管家心態去管理



人生探索欄                  以管家心態去管理             周達恆
     
上週提到創造主賦予人類始祖在伊甸園的責任是:修理看守(可譯為耕種和看守或管理)。從全本聖經看,這天職世代相傳地交給亞當的後裔:您和我。先看隨管理責任而來的權力,因被罪性扭曲,「爭權」醜態常被顯現至極端,其雙胞胎「奪利」,也被發揮到淋漓盡致。可是這被罪扭曲的心態又有相反的嘴臉:有些人認為既然自己不過是管家,一切都不屬於自己,用大鍋飯時代的老話,幹與不幹都是36,何必為難自己呢?中國人似乎比俄國人容易醒覺,共產制度既然因此行不通,何妨用中國式的共產主義(化妝的資本主義)去促進生產呢?超英趕美不已經是從口號成為現實嗎?

若讀者認為上段的寫真是基於人容易犯捨本逐末的毛病,我們也要面對這因罪性帶來的老毛病既是罪性的副作用,也可說是必有的副產品。追根究底是人離棄創造主,失去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妄想用權、利、名、色等等各樣常被追求的目標,去填補心靈空虛,錯認憑極度自我膨脹可尋回真我,卻發現這些追求始終不能使自己脫離有限,也不能藉這些途徑認識自己,更不必說是找回自我的真價值及真滿足。一切政治和經濟體系都沒法擺脫捨本逐末的弊病,因為憑人智慧設計要取代創造主立定的制度,難逃崩潰的惡果。

惟有當我們清楚了解創造主是誰,祂與我們的關係情逾父子(女性在祂眼中與兒子無異,同樣寶貴),我們的管家職份,因為是天父上帝所賜,故此與人間任何貴族至君王所能賜給他們的手下更尊貴無比,何況祂除了是最好的主人,更因為只有祂才明白每個人,才真正會量才而用我們,讓人人都能發揮最大功能,完成祂託付的使命。當我們盡了祂所賜才能,便會因認識自我的真正價值,而獲得完全的滿足。

與此同時,在我們明白各人有不同的使命,知道三位一體的創造主已賜給我們相信祂的人有聖靈住在心中,祂既在我們心中常常提醒我們要盡責,更幫助我們去完成各種受託的使命,使我們可以正大光明地用管家心態代天父管理人(如兒女或在工作單位中要向我們負責的同僚)和事,在執行任務時既擺脫有權不用過時無效的不良心理,又因不會急功近利而更容易從長遠角度,以大局為重地考慮事情。這樣,我們既不受情面影響,甚至是支配,也不必因怕別人的權勢而犧牲真理,秉公行義是自然而然的表現,並因認定自己只是管家,不擺架子,不必用鬥強好勝的方式去肯定自我,也不會恃勢凌人,反而因為經常與天父親近,受祂的恩慈薰陶,在守正不阿的同時充滿對別人的體諒,並樂於協助他人更親近天父,使社會超越以禮運大同篇為治國的理想。

                                                                                    2015/10/16 

Tuesday, October 13, 2015

人滿之患?



人生探索欄                     人滿之患?        周達恆
 
今年六月初曾因北京禁煙跟大家談起人口都市化及環境污染的問題,本文初稿原要繼續這課題,又得朋友指示,上網看了柴靜製作已被國內禁播的「穹頂之下」,想藉本欄來介紹。忘了為何當時沒有完成本文,現在才舊事重提,請諒。國外讀者仍未看過此片的,可以用中文上網搜索「穹頂之下」觀看這震撼力極大的製作。

從懂事開始,我從人口多的大城市不斷往人較少的地方遷移。第一次是從當時六百萬人的香港移民至約二百萬人的多倫多Toronto,再搬往約五十萬人(近年已逾百萬)的亞省卡城Calgary, Alberta,到1987移居科州不足十萬人的大石市Boulder(音譯為波德或報德),再在數年前內子退休後轉住不足五萬人的長山市Longmont。長期讀者也許有人會責怪我言行不符,因為我不認為人類有停止按照上帝吩咐始祖生養眾多的必要,我所持的觀點是地球資源並非陷於衰竭狀態,而且常說人是最大及最寶貴的資源,最待學習的功課是如何管理一切資源,包括正視及盡力減低污染,自己卻總往人口密度低的地方遷移。為省篇幅不細說,我去卡城及來科州是回應上帝的差遣;但我也承認,如此搬遷雖非刻意,恐怕也影響我對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所持態度,故此我再複核許久以前曾提過的一個人口分佈計算,就是以每英畝地平均只蓋六幢一家四口的房子(除去道路,每幢房子可佔地不下五千平方呎),全球過半人口可以住在德州境內;換言之,若把每幢房子的佔地減半,便可以容納全球人口,而這數字代表的人口密度,對全球過半擠迫在大都市者,簡直是難以想像地奢侈。雖然這種數字遊戲有很多缺點,但用來說明地球離人滿之患仍有很大距離,也許已經足夠。

人口問題受重視的歷史大約不及一個世紀,因為在過去兩百年內,全球人口從十億增多了超過七倍,但增速以近百年最快,而且都市化現象加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有,因此在這兩百年的前一半,人口問題沒有被重視。矯枉過正是人的通病,因此近數十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這困難成為某些政見圈子的視焦,被擴大處理,以資源有限為理論根據,卻無視綠色革命使糧食脫離了供不應求的絕境,另一方面最近十多個月來,能源市場隨供過於求價格大跌,也說明我們不可用目下擁有的資料及現今的情況去推斷地球人口的上限。但我並非鼓勵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創造主所交付的責任是要我們修理看守,也就是說要好好管理。環境大規模污染違反這使命;墮胎及用藥物節育而不鼓勵以節慾去節育,既捨本逐末,更違反人性及道德律,世界怎能不愈弄愈糟呢?本欄要不斷以絕對可靠座標為根據的教導與大家共勉。

                                                                                      201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