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16, 2019

质与量孰重? / 質與量孰重?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质与量孰重?                                                             周达恒


            文题也许会被视为偏差及不公平, 因为质与量应该并重, 不应强行分割. 可惜理想跟实际相隔的差距往往达到遥不可及的地步. 无论是什么理由驱使, 例如时间, 资源,执行者能力, 目标厘定时未有考虑的一些因素等, 都可以使执行者被迫在质与量之间作抉择, 何况现今大趋向是重量轻质呢? 从商界立场, 普及推销商品的吸引力, 除了巨额数字容易引起投资者注意, 一些网站广告收费按点击数量多寡决定的大气候下, 量被看重与质被轻视, 岂不是太自然而然了吗? 但人类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素质改进,往往是透过以质为重的研究者经年累月的埋头苦干才获得的, 就是用十年窗下无人问去描述, 恐怕仍有不止数倍的误失, 因为有些真正有革命性并且实际造福全人类的成果, 往往是建立在数不清多少代的人不断努力而获得的. 这些贡献与粗制滥造之, 更是在设计上故意使产品不耐用的心态比较, 怎能用重量不重质去掩饰其鄙陋呢? 读者可能会有人认为以上观点犯了以偏盖全的老毛病, 并且昧于当代经济理论注重增加就业机会, 注重大量生产成为落后经济急剧起飞之途, 贡献浩大, 不宜冠以重量不重质的恶名掩盖其功劳. 我在讲究环保的人看来是后知后觉者, 可是由于重量心态产生的祸害有目共睹, 应不必我浪费篇幅申述.

            质与量的矛盾其实是不必, 更不是必然的事. 记得中国推行改革开放的早期, 当时的最高领袖便申明在这个过程中, 难免要让一些人先富起来. 从共产主义的基础立场,这简直是​​离经背道的观念呀! 可是效果如何, 大家有目共睹, 事实胜于雄辩. 其实环境的污染是由于贪念, 也与重量不重质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重质的代价是步伐慢, 表面看来比急功近利普惠世人的成效差太远, 可是从长线看, 优劣却十分鲜明, 只可惜有人竟用这句话否定其重要性: 若从长远角度看, 我们都已经作古,一切都不必说. 我相信本栏不会有太多抱这观点的读者, 其实如此说的人也知道自己是强词夺理, 可惜利字挂帅, 不得不如此自我安慰. 抵抗如此短视的最有效对症药是认识创造主赐给我们一个永恒不灭的灵(虽然根据创世记六章三节上帝对挪亚宣告人寿命的上限是120年). 当我们有这清楚的认识, 并学习如何用这宝贵真理去看事情, 我相信大家都会以质为重, 相对地以量为轻. 其实一般而言, 量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是短暂的, 是缺乏配得常常回味价值的. 从另一个层面看, 过多的量, 可以把最值得回味的食物让人感到平淡无味, 甚至产生厌恶感, 因为除了失去物以罕为贵的心理收益, 更容易让人有吃不消的感受. 不知读者是否有过这经验呢?

                                                                                                                                      见报日期: 1/18/2019


人生探索欄                                                     質與量孰重?                                                         周達恆

                 文題也許會被視為偏差及不公平,  因為質與量應該並重,  不應強行分割.   可惜理想跟實際相隔的差距往往達到遙不可及的地步.   無論是甚麼理由驅使,  例如時間,  資源,  執行者能力,  目標釐定時未有考慮的一些因素等,  都可以使執行者被迫在質與量之間作抉擇,  何況現今大趨向是重量輕質呢?   從商界立場,  普及推銷商品的吸引力,  除了巨額數字容易引起投資者注意,  一些網站廣告收費按點擊數量多寡決定的大氣候下,  量被看重與質被輕視,  豈不是太自然而然了嗎?   但人類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素質改進,  往往是透過以質為重的研究者經年累月的埋頭苦幹才獲得的,  就是用十年窗下無人問去描述,  恐怕仍有不止數倍的誤失,  因為有些真正有革命性並且實際造福全人類的成果,  往往是建立在數不清多少代的人不斷努力而獲得的.   這些貢獻與粗製濫造之餘,  更是在設計上故意使產品不耐用的心態比較,  怎能用重量不重質去掩飾其鄙陋呢?   讀者可能會有人認為以上觀點犯了以偏蓋全的老毛病,  並且昧於當代經濟理論注重增加就業機會,  注重大量生產成為落後經濟急劇起飛之途,  貢獻浩大,  不宜冠以重量不重質的惡名掩蓋其功勞.   我在講究環保的人看來是後知後覺者,  可是由於重量心態產生的禍害有目共睹,  應不必我浪費篇幅申述.

                 質與量的矛盾其實是不必,  更不是必然的事.   記得中國推行改革開放的早期,  當時的最高領袖便申明在這個過程中,  難免要讓一些人先富起來.   從共產主義的基礎立場,  這簡直是離經背道的觀念呀!  可是效果如何,  大家有目共睹,  事實勝於雄辯.   其實環境的污染是由於貪念,  也與重量不重質有不可分離的關係.   重質的代價是步伐慢,  表面看來比急功近利普惠世人的成效差太遠,  可是從長線看,  優劣卻十分鮮明,  只可惜有人竟用這句話否定其重要性:  若從長遠角度看,  我們都已經作古,  一切都不必說.   我相信本欄不會有太多抱這觀點讀者,  其實如此說的人也知道自己是強詞奪理,  可惜利字掛帥,  不得不如此自我安慰.   抵抗如此短視的最有效對症藥是認識創造主賜給我們一個永恆不滅的靈(雖然根據創世記六章三節上帝對挪亞宣告人壽命的上限是120).   當我們有這清楚的認識,  並學習如何用這寶貴真理去看事情,  我相信大家都會以質為重,  相對地以量為輕.   其實一般而言,  量給人帶來的滿足感是短暫的,  是缺乏配得常常回味價值的.   從另一個層面看,  過多的量,  可以把最值得回味的食物讓人感到平淡無味,  甚至產生厭惡感,  因為除了失去物以罕為貴的心理收益,  更容易讓人有吃不消的感受.   不知讀者是否有過這經驗呢?

                
                                                                                                                                            見報日期:  1/18/2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