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9, 2015

知、信、行

人生探索欄 知、信、行            周達恆

        上週說要繼續探討未盡的課題,其實這不是三數千字可以充份探討的,不過本欄主要目的是引起大家對一些課題更多及重新思考,為一些讀者提供他們不常用的角度去看一些尋常的課題,也希望收拋磚引玉之效。

        知易行難或行易知難雖是老話題,但要正確區分那些屬於知易,那些知難,而且不躲在「難」字的背後推搪塞責或自我解嘲,卻是一輩子要不斷學習的功課,而信與實行之間的差距往往比知行不合一的誤差更大。新約聖經的雅各書針對這困難所說的,除了自認是基督徒的讀者應細讀及熟讀,也是有心尋索真理的讀者值得考究的一本書。

        上週提及向耶穌基督問難的律法師為了顯得自己有理,追問耶穌誰是他的鄰舍。其實這樣問已經不自覺地暴露了自己的「死穴」,因為他若是真有一顆愛鄰舍的心,自然沒有發問的必要,在耶穌說完好撒瑪利亞人的事件後反問他認為誰是受害人的鄰舍時,他的困難比未問前豈非更大嗎?不過在我們拍手稱讚耶穌反駁得好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承認律法師的死穴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死穴呢?這故事教訓我們鄰舍的定義比住在我們旁邊的人大多了。沒有人能夠推翻律法師的答案,而且當耶穌肯定他的回答是對的那一刻,一切當時旁觀者及日後一切聽到這事的人(當然也包括讀者及筆者),我們的死穴已被點中,因為我們除了知行不合一,更是信與行為也沒法合一。
不少人喜歡把自己達不到的標準用「唱高調」去把它批判作廢,可是這個對鄰舍的定義和哥林多前書13章對愛描述的極高標準,卻沒有聽到人用唱高調去把它貶低或視為廢話,我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我們的內心知道甚麼是真理,其次是自己雖然知道沒有能力去達到,卻不想把這個真理推翻,因為我們希望別人可以達到,或最低限度願意用這標準作為他們對待自己的標準。當我們願意誠實地面對這一個既不可以被推翻,又沒有人願意去推翻的真理時,我們怎可能認為耶穌基督是在鼓吹人可以靠行善得救呢?

        一個人要真正愛創造我們的主宰及祂所創造的其他人(我們的鄰舍),先決條件是認識自己因為遠離祂而失去了明白這個愛是怎樣的一回事,更因而缺乏如此去愛的能力。從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我們對這個莫大的損失開始有一點點的醒悟。要重新擁有這種從天而來的愛心,自然要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功勞,讓我們願意認罪悔改歸回天父懷抱的人,可以重新認識這個愛,再次得回這份跨越人間一切界線的愛,因為這些界線都是建立在私利上的,不能與撒瑪利亞人犧牲的愛比較,更不能與天父及主耶穌的愛及更偉大的犧牲比較。

                                                                                          2015/8/2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