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5, 2015

義氣, 義人與義之關係



人生探索欄                 義氣,  義人與義之關係       周達恆

上週對義及義氣的討論既不足夠,  也容易引起誤解.  朋友給我發掘網上一篇中英並用的好文章,  (http://www.881903.com/Page/ZH-TW/thefactdetail.aspx?itemid=802039&csid=941_3760)  在此介紹給讀者,  請上該網址閱讀.  本文從另一些角度繼續跟大家探討.

按儒家定義,  事之宜就是義.  重點在 : 是否應該,  而不在乎對自己有沒有利益.  俠義小說把這觀念發揮得最透徹,  也許是吸引讀者的其中一個原因.  小說把大家心中認為該的觀念具體化,  讓一般人的敢怒不敢言被表達出來.  若惡勢力不是常常壓制善,  不義似乎總有辦法勝過義,  寫小說的人便不會經常以此為題材之一,  也不會有這一類別的小說出現.  可是俠義小說的重點是描述其中的英雄如何夠義氣,  不敢把這些英雄捧上義人的地位.  除了由於作者要寫這些英雄也有七情六慾,  顯出他們是有血有肉的凡人  (不是指那些把色情成份混雜其中以求增加銷售量的低下作品)  ,  故此不敢把他們提昇為義人.  由於義的定位困難,  誰配稱為義人也難有公論,  可能是為甚麼我國文化好像只有聖人而沒有義人.

從樂觀看,  有義氣的人都充滿正義感,  可是既然甚麼是適宜,  在許多事上並沒有公意,  破壞我們這些受造的人與創造我們的天父上帝之關係的魔鬼,  在引誘始祖違背上帝的禁令時,  除了達到牠的目的,  收到破壞始祖夫妻關係的果效,  若連夫妻都受這事影響而不時落在互相埋怨的境地,  更不用說是利害關係遠不及有唇亡齒寒的夫妻的那些較疏遠關係了.  難怪甚麼是合宜或義的事缺乏共識是那麼常見.  不過人的良知雖經不起私利的考驗而效用大減,  卻不至完全喪失功能,  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下被激發而以義氣的形態出現.  可惜一般人不因而進一步地問何謂義,  甚至把義氣抬得比甚麼才是合宜的認真思考更高,  矯枉過正地為了表示自己夠義氣而不惜同惡相濟,  不明白只有互勉堅持秉公行義,  才是經得起情、理、法考驗而得真正的義.

本欄最近已從可靠座標的層面跟大家探討過聖經是唯一可靠的根據.  在義的定位上更是不可或缺的依據.  按聖經的教導,  就是創造主賜予的啟示,  只有義人才可以與祂在一起.  這是為甚麼耶穌基督要降世成為人,  並且在十字架上代替我們這些罪人死,  使每一個真誠相信祂,  及接受祂代自己死的人,  可以被上帝視為,  並且稱為義人,  賜我們在天上與祂永遠在一起生活的身份和地位.  這義人的身份與被國人譽為聖人的身份大不相同.  因為中國傳統的聖人是倚靠修養,  理論上要循格物致知作起步,  經誠意正心,  修身齊家,  才可以達到治國平天下之境.  可惜何謂格物已失傳.  而基督教的義人並不是倚重自己的努力獲得這身份,  乃是因信靠耶穌基督而擁有.

                                                                                        2015/11/2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