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7, 2016

苦與難

人生探索欄                                                                                      苦與難
           
            下週五是受難節,  也稱受苦節.  將要探討與復活節有關課題,  遂提前在本週探索苦與難的關係.

            中國文化受佛教影響不下於基督教對西方文化,  “生老病死皆苦”這句話便是個好例子.  這苦當然不是指味覺嚐到有些食物的苦味所表達的那種苦,  乃是指內心或更深一層,  在心靈感到痛苦的那種苦.  及常被形容為苦不堪言的苦.  文題的難也絕不是指艱難或困難,  是指災難或人在心靈中所承受的煎熬.  故此苦難若合併為一個詞,  可說是再傳神不過的.  可惜在基督教年曆中這個比聖誕節更重要的日子,  卻把這兩個字分拆,  不稱為苦難節.  大概是由於要把重點放在為了贖我們的罪而忍受如此巨大苦難的主角身上,  也就是為罪人死的救主耶穌基督身上!

            我國文化認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為我們捨命的救主甘願自我犧牲,  卻不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人上人,  因為祂是創造全人類的主宰,  比任何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  其超越度遠勝任何天才跟白痴的對比,  或在任何領域上曾作出劃時代貢獻者與凡夫俗子的差距,  絕不是任何我們可以想像的比較可望其項背的.  祂沒有用自己受苦或憑藉這苦難去證明祂身份的需要,  祂順服天父上帝的旨意去忍受我們無法想像的苦難,  完全是為了要贖我們的罪.  用這方式表明並幫助我們明白罪有多可怕,  及體會罪極奇嚴重的後果.

            許多人,  包括不少基督徒對贖罪觀覺得難以明白,  因為從常人觀念看,  既然創造主是至高無上的,  而贖罪應該是向更高一級的人或單位要作交代才需要的事.  若說耶穌基督為我們罪人死是為了要贖罪,  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是相信聖父,  聖子,  聖靈是三位合一的神,  為甚麼有用這方式去贖罪的必要呢?  難道聖子比聖父低一級嗎?  即使有人採取這錯誤的理解,  仍未能解釋為甚麼要由聖子耶穌為我們付出這極大苦難的代價.  我認為合理的解釋是贖罪的需要基於創造主設立了處事的定律.

            從宇宙的運作以至人際關係,  我們可以看到萬事萬物都有定律.  若沒有文法定律,  大家不能溝通,  沒有交通規則,  失事率會使我們不敢外出,  沒有法律,  社會必然混亂不堪.  人治總不如法治.  聖經告訴我們 : 罪的工價乃是死.  這是沒有可能更改的定律.  聖經進一步告訴我們,  為義人死是少有的,  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這說明了罪與死之間有不變的關係,  要徹底解決罪帶來的刑罰,  只有無罪的主耶穌基督代替我們這些有罪的人承擔其工價 : 死,  才可以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  其實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苦,  天父上帝也同當,  因為祂也忍受與愛子分離之苦.

2016/3/18         周達恆   www.pastorhenrychou.blogspot.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