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9, 2017

如何邁向心閒/如何迈向心闲


人生探索欄 如何邁向心閒 周達恆

上週末段提到心靜自然涼的理念時, 引進本週文題領域.  在這空調普及的時代, 也許年輕的讀者連這句話也覺得難以體會.  可是心理影響生理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心理的領域雖然不易界定, 而且生理也會影響心理, 再者, 人的靈及魂如何, 甚至是否應該或能否分開也是常有爭論的課題, 所以文題用邁向去表達初步之意 (包括對觀念的了解). 

沒有人可以禁止自己的腦運作與思想.  從不隨意機能如: 血液的正常循環, 消化系統的運作, 皮膚對溫度, 濕度, 風速的感受 (任何人都可以在某程度內對這些感受不予理會, 可是卻沒法命令腦細胞不分析或儲存這些資訊), 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的執行任務, 細胞的新陳代謝等等; 甚至可以作某種限度的功能操控如: 呼吸的頻率與深淺, 肌肉的張弛, 頸部及口舌與眼睛的運作 (有些人甚至可以使耳朵輕微搧動), 手及手指與腳趾的控制和運用, 行路或跑步的緩急與步伐的大小,  忍耐身體各種不適的能力等, 都是大家日常不必太用心思便操作自如的; 在另一層面, 沒有人可以停止自己的思想.  自以為 (包括錯誤地被視為) 可以心如止水的人, 其實也在不斷地在動腦筋, 只是控制表面顯露情緒的能力人人不一樣. 若要視若無睹, 聽若不聞, 對腦細胞的要求可能比普通人作即時反應更大, 不然大家也不會批評這些認為自己是實話實說者的反應是不經大腦了.

要邁向心閒並非要求大家減緩腦部運作功能的速度, 用心如止水去描述也欠妥當.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也許較難達到心閒之境, 卻不是絕不可能.  從大家日常生活中, 對一些慣常操作的事駕輕就熟, 被旁人看為是談笑用兵去領悟, 足見事忙不代表必然心也忙.  忙而不亂是基於心裡有數, 習以為常.  讀者可能會認為技術性的工作比較容易達到這種境界, 思想性的工作, 特別是講究有新意的創作又是另一回事.  不過從另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 : 心煩意亂, 卻可以窺見並不盡然.  但我們如何才可以保持心不煩或避免掉在心煩的困境中呢?  愚見認為這是一個與屬靈生命息息相關的事.

人與其他高等動物的最大分別是人有靈.  否認這差異者不斷用片面資料要推翻這重要的區分, 對比寄望以後有機械人可以取代工人, 甚至以前提到日本嘗試用機械人成為老人的助手及可以與老人表面對答說話的“伴侶”, 讀者就不難察覺人被稱為萬物之靈並非全無根據的.  當我們明白要與創造主和好, 學習如何培育祂賜予我們的靈, 讓我們裡面得到復甦的靈, 因漸漸認識祂藉著聖經賜予的啟示和教導, 明白及靠祂所賜的聖靈, 幫助我們管理自己的心思意念和情緒, 心閒之旅就向前邁進了.

                                                                     見報日期:  2017/8/11

人生探索栏                   如何迈向心闲                       周达恒

           上周末段提到心静自然凉的理念时, 引进本周文题领域. 在这空调普及的时代, 也许年轻的读者连这句话也觉得难以体会. 可是心理影响生理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心理的领域虽然不易界定, 而且生理也会影响心理, 再者, 人的灵及魂如何, 甚至是否应该或能否分开也是常有争论的课题, 所以文题用迈向去表达初步之意(包括对观念的了解).

            没有人可以禁止自己的脑运作与思想. 从不随意机能如: 血液的正常循环, 消化系统的运作, 皮肤对温度, 湿度, 风速的感受(任何人都可以在某程度内对这些感受不予理会, 可是却没法命令脑细胞不分析或储存这些资讯), 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执行任务, 细胞的新陈代谢等等; 甚至可以作某种限度的功能操控如: 呼吸的频率与深浅, 肌肉的张弛, 颈部及口舌与眼睛的运作(有些人甚至可以使耳朵轻微扇动), 手及手指与脚趾的控制和运用, 行路或跑步的缓急与步伐的大小, 忍耐身体各种不适的能力等, 都是大家日常不必太用心思便操作自如的; 在另一层面, 没有人可以停止自己的思想. 自以为(包括错误地被视为) 可以心如止水的人, 其实也在不断地在动脑筋, 只是控制表面显露情绪的能力人人不一样. 若要视若无睹, 听若不闻, 对脑细胞的要求可能比普通人作即时反应更大, 不然大家也不会批评这些认为自己是实话实说者的反应是不经大脑了.

          要迈向心闲并非要求大家减缓脑部运作功能的速度, 用心如止水去描述也欠妥当.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也许较难达到心闲之境, 却不是绝不可能. 从大家日常生活中, 对一些惯常操作的事驾轻就熟, 被旁人看为是谈笑用兵去领悟, 足见事忙不代表必然心也忙. 忙而不乱是基于心里有数, 习以为常. 读者可能会认为技术性的工作比较容易达到这种境界, 思想性的工作, 特别是讲究有新意的创作又是另一回事. 不过从另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 心烦意乱, 却可以窥见并不尽然. 但我们如何才可以保持心不烦或避免掉在心烦的困境中呢? 愚见认为这是一个与属灵生命息息相关的事.

            人与其他高等动物的最大分别是人有灵. 否认这差异者不断用片面资料要推翻这重要的区分, 对比寄望以后有机械人可以取代工人, 甚至以前提到日本尝试用机械人成为老人的助手及可以与老人表面对答说话的“伴侣”, 读者就不难察觉人被称为万物之灵并非全无根据的. 当我们明白要与创造主和好, 学习如何培育祂赐予我们的灵, 让我们里面得到复苏的灵, 因渐渐认识祂借着圣经赐予的启示和教导, 明白及靠祂所赐的圣灵, 帮助我们管理自己的心思意念和情绪, 心闲之旅就向前迈进了.


                                                                        见报日期: 2017/8/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