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8, 2018

正视因理财观念引致分歧 / 正視因理財觀念引致分歧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正视因理财观念引致分歧                    周达恒

        上周从有关代沟的一些层面跟大家探讨数代同堂的困难, 虽因篇幅及笔者功力所限, 难免让读者感到有太多遗漏, 本周及下周继续提出的另一些层面, 大概也不能尽合大家的期盼, 若能收抛砖引玉之效, 或引起一些读者未雨绸缪, 或许可算是没有浪费篇幅?

        先从对金钱的运用及基本态度看. 以前本栏提及北美社会这一代耗用了数代的资源. 当然这现象只能说是相当常见, 不可以说是代表了整代人的心态及理财方式, 但如何运用有限资源, 却往往是拦阻考虑数代同堂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缺乏足够的储蓄去应付老人晚年体力大降时, 要靠雇用钟点工人帮助家务, 甚至在病患中倚赖雇佣照顾, 或被送往不同等级的老人院, 是社会一个极严重的问题. 若以前数代同堂是基于资源有限而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在可见的将来, 这被视为陈年往事的情况, 难保不会死灰复燃. 可是比以前的困难可能会更大及更严重, 因为由于环境被迫回到被认为是不会重现的状况, 就是被迫数代同堂, 与以前被视为常态, 虽不完美, 仍会因为是普遍现象, 同病相怜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心理压力稍低. 可是在大多数老人过独立生活而少数人不得不与儿孙辈同住时, 内心的挣扎会不期然增加. 我在本月文字要提议的, 是用积极及预早计划的方式及心态去处理, 以免在由于不得已与儿孙辈同堂而带来心理的负担.

        当大家认明我们在世上是客旅, 是寄居的. 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乎住怎样的房子, 开高档豪车, 穿多名牌高价的衣着等外在条件, 不采取花在自己独有享受的生活及消费上的金钱才是称心如意的事, 乃是认识与家人及其他有需要的人分享被视为血汗钱, 且因为经常让儿孙辈明白为什么要如此待人处事, 很可能是克服拦阻数代共处的有利条件. 当我们处处为别人设想, 注意他人的需要, 把身边人的利益放在比自己高的位置, 用爱心关怀他们的生活起居, 不用身为长辈有权干预他们一些被自己看不惯的生活方式, 并且对他们的一些心态或行为觉得困惑时, 不先入为主地定他们不对, 乃是诚意地寻求了解他们的想法, 增进交流的素质及范畴, 都是填补代沟的好途径.

        这不是说我们要放弃自己的处事原则, 凡事迁就儿孙, 甚至着意讨好他们, 更不是鼓吹长辈把自己的财产及早交给下辈管理. 每个家庭各有不同的环境, 不宜定规同一个方式,可是金钱的管理常是不和的主要因素, 我认为当长辈的, 应该采取主动, 让儿孙辈明白自己的理财原则, 并进一步可以讨论这方面的观点, 在大原则上获得共识, 把因这方面的不同意见引起的心病减至最低, 甚至达到不构成有心病的境界.

                                                                        见报日期: 2018/7/20

人生探索欄 正視因理財觀念引致分歧    周達恆

上週從有關代溝的一些層面跟大家探討數代同堂的困難, 雖因篇幅及筆者功力所限, 難免讓讀者感到有太多遺漏, 本週及下週繼續提出的另一些層面, 大概也不能盡合大家的期盼, 若能收拋磚引玉之效, 或引起一些讀者未雨綢繆, 或許可算是沒有浪費篇幅? 


先從對金錢的運用及基本態度看.  以前本欄提及北美社會這一代耗用了數代的資源.  當然這現象只能說是相當常見, 不可以說是代表了整代人的心態及理財方式, 但如何運用有限資源, 卻往往是攔阻考慮數代同堂的一個重要因素.  雖然缺乏足夠的儲蓄去應付老人晚年體力大降時, 要靠僱用鐘點工人幫助家務, 甚至在病患中倚賴僱傭照顧, 或被送往不同等級的老人院, 是社會一個極嚴重的問題.  若以前數代同堂是基於資源有限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在可見的將來, 這被視為陳年往事的情況, 難保不會死灰復燃.    可是比以前的困難可能會更大及更嚴重, 因為由於環境被迫回到被認為是不會重現的狀況, 就是被迫數代同堂, 與以前被視為常態, 雖不完美, 仍會因為是普遍現象, 同病相憐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心理壓力稍低.  可是在大多數老人過獨立生活而少數人不得不與兒孫輩同住時, 內心的掙扎會不期然增加.  我在本月文字要提議的, 是用積極及預早計劃的方式及心態去處理, 以免在由於不得已與兒孫輩同堂而帶來心理的負擔.

當大家認明我們在世上是客旅, 是寄居的.  人生的價值並不在乎住怎樣的房子, 開高檔豪車, 穿多名牌高價的衣著等外在條件, 不採取花在自己獨有享受的生活及消費上的金錢才是稱心如意的事, 乃是認識與家人及其他有需要的人分享被視為血汗錢, 且因為經常讓兒孫輩明白為甚麼要如此待人處事, 很可能是克服攔阻數代共處的有利條件.  當我們處處為別人設想, 注意他人的需要, 把身邊人的利益放在比自己高的位置, 用愛心關懷他們的生活起居, 不用身為長輩有權干預他們一些被自己看不慣的生活方式, 並且對他們的一些心態或行為覺得困惑時, 不先入為主地定他們不對, 乃是誠意地尋求了解他們的想法, 增進交流的素質及範疇, 都是填補代溝的好途徑.

這不是說我們要放棄自己的處事原則, 凡事遷就兒孫, 甚至著意討好他們, 更不是鼓吹長輩把自己的財產及早交給下輩管理.  每個家庭各有不同的環境, 不宜定規同一個方式, 可是金錢的管理常是不和的主要因素, 我認為當長輩的, 應該採取主動, 讓兒孫輩明白自己的理財原則, 並進一步可以討論這方面的觀點, 在大原則上獲得共識, 把因這方面的不同意見引起的心病減至最低, 甚至達到不構成有心病的境界. 

                                                                見報日期: 2018/7/2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