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向谁感恩? // 向誰感恩?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向谁感恩? 周达恒             查网上资料,发现其中一个网页认为全球有十七个国家有感恩节,但有些国家人口十分少,另一些是强把庆祝秋收的节日解释成为当地的感恩节,而且把并非全国性的庆祝也包括在内,充分表现有些人喜欢把事情夸大的习性。因此文题要特别强调感恩的对象。             森林大火虽非罕见,但今年美国西部好几个州,及去年澳洲的山林大火,都是破纪录地严重,若被视为是末世的先兆也不能说是危言耸听。幸好从圣经中旧约的记载,满有恩慈及怜悯的创造主,常因少数人真诚痛改前非而给予整个国家或民族更多时日悔过,在这些日子,在这个被视为主流媒体经常扭曲事实及以假乱真的时代,我要呼吁读者中的基督徒加倍先为自己,再为世界各国的疫情及政治局面,切切祈求天父上帝的赦免及怜悯。并且废除与世俗等量齐观的节期活动及心态,在今年的感恩节,更要认定真正值得被衷心感恩的对象,绝非自己已被世俗同化的观念,因此随波逐流地以人为中心,并且更不是为了讨受礼物者的欢心,费尽心思去打听及猜测他们在这节期中盼望得到的礼物,把物欲主义心态不断加倍发挥,把自己取代了真正值得感恩的创造主。             我相信读者中绝少拥抱自己才是值得被感恩者的心态,但若说在大家亲友中,绝对不会有人拥抱这心态,恐怕是犯了缺乏知人之明的毛病。若这看法被评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认为没有自辩必要。返回文题,与仍愿意读下文的读者继续思考这种心态。我提出这课题是基于感恩节的重点原意已被大多数人忽略,甚至是遗忘。其实这并非感恩节独有的怪现象,中外许多节期也有同样遭遇。这大概是我们人性的通病:容易忘恩并且常犯舍本逐末的毛病。在多元文代的社会,这问题更显得严重,因为不同文化具有各自背景的包袱,而且抄袭任何节期庆祝的外观方式远比了解根源简单。再加上商家以物质为重的推波助澜,谁耐繁寻根究底呢?肤浅取代实质正是时代的「杰作」。            也许有人会拿「施恩莫望报,望报莫施恩」的大道理来反驳上文,可是这观念并非取消了获得恩典者表达感恩的权利及该有的态度。其实若一个人完全没有感恩的心,蒙受最大损失的是他自己。可惜现今西方社会有愈来越多人抱这种心态,养成一些哗众取宠的政客,为了争取选票而致力推广权利感,淡化责任感,并美其名为劫富济贫。我更恐怕我们寄居西方社会各地的一个无形代价,是由于不容易把感恩的正确态度传给后辈,而让他们对真正配得感恩的创造主,失去一个真诚的凡事感恩的心。甚盼本栏的基督徒读者,在网上的部落格留言,与大家分享您的心得。                        见报日期:2020/11/20 人生探索欄                                                    向誰感恩?                                                    周達恆             查網上資料,發現其中一個網頁認為全球有十七個國家有感恩節,但有些國家人口十分少,另一些是強把慶祝秋收的節日解釋成為當地的感恩節,而且把並非全國性的慶祝也包括在內,充分表現有些人喜歡把事情誇大的習性。因此文題要特別強調感恩的對象。    森林大火雖非罕見,但今年美國西部好幾個州,及去年澳洲的山林大火,都是破紀錄地嚴重,若被視為是末世的先兆也不能說是危言聳聽。幸好從聖經中舊約的記載,滿有恩慈及憐憫的創造主,常因少數人真誠痛改前非而給予整個國家或民族更多時日悔過,在這些日子,在這個被視為主流媒體經常扭曲事實及以假亂真的時代,我要呼籲讀者中的基督徒加倍先為自己,再為世界各國的疫情及政治局面,切切祈求天父上帝的赦免及憐憫。並且廢除與世俗等量齊觀的節期活動及心態,在今年的感恩節,更要認定真正值得被衷心感恩的對象,絕非自己已被世俗同化的觀念,因此隨波逐流地以人為中心,並且更不是為了討受禮物者的歡心,費盡心思去打聽及猜測他們在這節期中盼望得到的禮物,把物慾主義心態不斷加倍發揮,把自己取代了真正值得感恩的創造主。 我相信讀者中絕少擁抱自己才是值得被感恩者的心態,但若說在大家親友中,絕對不會有人擁抱這心態,恐怕是犯了缺乏知人之明的毛病。若這看法被評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認為沒有自辯必要。返回文題,與仍願意讀下文的讀者繼續思考這種心態。我提出這課題是基於感恩節的重點原意已被大多數人忽略,甚至是遺忘。其實這並非感恩節獨有的怪現象,中外許多節期也有同樣遭遇。這大概是我們人性的通病:容易忘恩並且常犯捨本逐末的毛病。在多元文代的社會,這問題更顯得嚴重,因為不同文化具有各自背景的包袱,而且抄襲任何節期慶祝的外觀方式遠比了解根源簡單。再加上商家以物質為重的推波助瀾,誰耐繁尋根究底呢?膚淺取代實質正是時代的「傑作」。            也許有人會拿「施恩莫望報,望報莫施恩」的大道理來反駁上文,可是這觀念並非取消了獲得恩典者表達感恩的權利及該有的態度。其實若一個人完全沒有感恩的心,蒙受最大損失的是他自己。可惜現今西方社會有愈來越多人抱這種心態,養成一些譁眾取寵的政客,為了爭取選票而致力推廣權利感,淡化責任感,並美其名為劫富濟貧。我更恐怕我們寄居西方社會各地的一個無形代價,是由於不容易把感恩的正確態度傳給後輩,而讓他們對真正配得感恩的創造主,失去一個真誠的凡事感恩的心。甚盼本欄的基督徒讀者,在網上的部落格留言,與大家分享您的心得。                        見報日期:2020/11/20Henr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