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6, 2014

人生探索欄         學而不習?       周達恆

上週拙文得到朋友回應,提到創造主除了賜給我們奇妙的大腦,也賜予智慧和良知,若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能配合敬畏上帝,大腦會更能發揮其潛能。讀者知道我絕不敢否認聖經教導,就是敬畏上帝既是智慧的開端,也是知識的開端,可是智慧和良知的功能是否限於大腦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本週只跟大家淺探文題有限的領域。

中文的特色是許多詞語都由兩個或多個字組成,每個字都有本身獨立的意義,既簡潔又豐富。文題故意把學習分割是有感於在這資訊爆炸時代,我們對許多事物都停在知而不熟習的地步,從對事物有真正學習的角度看,可說是完全談不上,只讓我們產生錯覺,認為自己對一些事物知之甚詳,不曉得因缺乏習練一知半解可以發生危險,如上週提到年輕一代只知如何找資料,卻不把重要資料放在記憶中,因而失去對事有宏觀的判斷能力,同樣失去方向感。

對事情有好的學習要下苦功是習練的要求。重覆的練習毫無刺激又乏吸引力,人便以為苦,在這事事求新的時代,如此枯燥無味的操練,完全是為了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簡直是一種折磨,對論語學而篇的首句視為過時落伍,要把學與習分割,只學不習,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問題是不肯練習的結果除了到有實用必要時手足無措外,更因為沒有實踐的過程而失去了發現改進的機會。四十年前我曾在一間教科書出版社任職,意在學習出版書籍的整個過程。我負責的部門有時很忙,但也有時沒事可幹。雖然我算是經理級的員工,沒有必要去倉庫工作,可是我不喜歡游手好閒,不時會去幫忙。其中一個不吃力的工作是把一些活頁散文按訂單放進活頁夾。我在處理時發現不按成規,試用不同方法可提高效率。一般工人因按工時收工資,只按慣例運作,懶得改換方法去提高效率,使我深感工作態度和習練配合的重要性。我若只是在辦公室去設計如何排列不同訂單要求的活頁散文,必定不會像親手工作時,因體會而得來逐步改進的新排列辦法。

當我寫本文時,有朋友從數小時的車程外打電話來,表示希望有機會見面,使我想到學而篇的次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也使我想到多年前有人誤用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最易明白及引起共鳴的是第二句,要有末句的修養並非易事,而首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現代似乎不易被認同。我猜有可能是先賢故意插入第二句話來作鼓勵,並非古人比現代人更喜歡「學而時習之」。人性從始祖犯罪背叛創造主之後,其實既不會不介意別人對自己評價不高,也不會喜愛勤於練習。不知讀者對這看法是否會有同感呢?

                                                                                       
                                                                                      2014/6/2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