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 2016

易子而教的家教

人生探索欄 易子而教的家教       周達恆

週去兩週強調家教不應外判, 也許有讀者會用古人有易子而教的說法, 認為家教不見得不能假手於人.  若網上讀者有這感覺, 卻不願提出來, 我希望鼓勵讀者不要因為被視為網上文化是不評論部落格的文章而噤若寒蟬.  我是誠心希望得到讀者的意見, 因為一人計短, 二人計長.  單就文題而言, 我便有許多地方要請教讀者的.  其中最盼望的是有讀者可以提供易子而教的好例子, 因為我認為這句話在被真正應用時好像應該比較正面, 不應該是孟子那個避免父子間產生惡感那樣從負面立場去解釋  (為省篇幅, 不在本文引用網上所提供的資料, 讀者用中文輸入這句話搜索便會找到) .  況且記載孟子這論點是否正確代表他對家教的全盤觀念, 也難以深究, 讀者對孟子在這方面的看法若有認識, 也請不吝賜教.  文題要強調的是良好的易子而教仍然是一種家庭教育, 有異於學校教育制度的理念.

從我對這觀念有限的了解, 我認為願意易子而教的人是與相熟朋友作交換, 應該在選擇對方, 及對方也選擇自己時有頗高的標準, 並非採取推搪塞責的態度, 因為若是不願負責, 大可以仿傚不少沒有責任感父親的作風, 不聞不問, 何必與人交換責任呢?  在考慮及執行這方法時, 必然作多方的觀察及考慮, 絕不會找一個人在家教觀念上與自己相反或差異很大的人去易子而教.  這些考慮連香港數十年前的名校也明白, 而他們成為名校也是由於盡力提供仿照良好家庭教育所注重的一些層面, 讓家長放心把子女送往他們的學校.  困難是這理想雖然很對也很高, 執行時卻因為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有數十人, 無論校方或那些最關懷學生的最佳老師如何設法提供最優良的教導, 仍會因為學生太多而難以面面兼顧.  再從另一角度看, 學校也很難對每一個家庭都深入了解, 故此極難配合各家庭的需要或期望施教, 何況有些家庭在家教方面乏善可陳, 非但不去了解及配合學校的努力, 甚至可能有意或無意地與學校的教導起了抗衡作用, 讓孩子們覺得無所適從呢?  

家教最重要的其中一個層面大概是個性的塑造.  我也呼籲去教會的家長要與教會鼎力合作, 不要以教會為宗教教育的外判對象.  從文化層面看, 我們被稱為禮義之邦, 大家對一些小輩是否有良好家教, 很可能第一個著眼點在一些禮貌上.  在北美生活其中一個文化震撼是孩子的同學們來家中玩耍, 對長輩視而不見, 到達時既不稱呼, 離開時也不會告辭.  這也許並非了不起重要, 不能因此判定這些孩子不好, 但我希望請求讀者提供的意見是, 除了上述也許是由於文化差異而有的外在表現, 您認為良好的家教應該包括那些層面呢?

                                                                                             2016/6/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