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3, 2016

既敬且畏

人生探索欄 既敬且畏            周達恆 

畏懼是人人不時會有的感覺, 更可說是重要的本能, 因為曉得害怕會攔阻我們作沒意義的冒險.  即使具大無畏精神能勇於面對一些極端惡劣環境的人, 也並非沒有害怕的心, 只是憑常人沒有 (或不願意有) 的勇氣去克服這與生俱來的懼怕.  社會無論多讚賞這種大無畏精神, 卻同時不鼓勵只憑匹夫之勇的作風.  表面理由是武力 (或雖不動武卻以消極方式阻礙社會正常運作, 或嚴重減低其效率) 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骨子裡是害怕這種勇氣一旦感染夠多的人, 在位者及既得利益者會無法應付.  最近天主教教宗也鼓勵青年人讓社會知道他們的心聲, 要敢言, 可見不畏強權的重要性.

要能有這種大無畏精神, 最可靠的能源是認清楚甚麼才是真正值得敬畏的.  雖然原則性的事本來可說值得大家尊敬, 可是上世紀50年代在中國的經驗使大家認識獻身於黨或國家太抽象了, 並不能滿足人心靈的渴求.  原先狂傲地認為黨與國可以取代大家對信仰宗教的需要, 並且揚言不必採取任何措施, 宗教自然會銷聲匿跡, 卻因結果並非如此而被迫食言, 對信仰施高壓手段意圖把它消滅, 卻沒想到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文革一過, 教堂得以從被改為各樣用途回復本來面目, 在數年內全國被三自教會領袖承認的人數竟從不足一百萬躍增至六百萬, 據可靠的非官方數字, 其實逾五千萬, 比黨員數字還多, 何況認識內情者承認現代黨員不能與那些參加萬里長征, 勇於為黨為國獻身者相比呢?  反倒是在基督教信徒中, 全球各地及歷史各時段不乏這些人, 包括今天在中東一些前伊斯蘭教教徒因歸向基督而大受迫害者在內. 

其實建立在因敬而生的畏, 比因畏而來的懼實有天壤之別, 而且比有些領袖具有很獨特的不怒而威的氣派也並不一樣.  對這種雖不多有卻也不能說太罕有的領導人物, 俗語說得好, 一般人的應付方法是: 惹不起卻躲得起.  歷史上讓我們看見, 就是那些能叫人在他面前必恭必敬的劃時代人物, 也沒有辨法把他全部的敵人殺戮淨盡, 而且連他們也不能杜絕在他最內圍圈子中沒有奸細.  不用說, 這種能不怕伴君如伴虎的人, 即使對這種暴君有真正敬佩的心, 也同時為了所擁有的一個更重要信念而具有如此無畏精神.  這是為甚麼文題故意把這兩個字一般被并用而成的詞拆開.  再從另一角度看, 勇於排除內心恐懼感去赴湯蹈火者, 卻不一定是對另一個人或對象有一個絕對崇敬的心, 雖然像文天祥那樣以天地之正氣為生死抉擇之最高指引者, 似乎在人類歷史中找不到幾個, 我們卻不敢說絕對沒有, 但值得思考的卻是由敬而生的畏卻極普遍.  下週跟大家進一步去探討.

                                                                                      
                  見報日期 2016/8/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