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7, 2018

价值观的交棒 / 價值觀的交棒

本文繁體字版在簡體字版下方刊出

人生探索栏                           价值观的交棒                      周达恒

      上周探讨最珍贵的遗产时, 并没有明确地说那类或那样遗产是最珍贵的, 但读者从这文题也许已猜到答案, 可是若认为这观念与上周所探讨的有矛盾,请容我解释. 不错, 本栏经常强调创造主赐予我们每一个人自由意志, 父母不应把自己对他们的企盼强加于儿女及孙辈身上, 不过文题与这观点并不矛盾, 因为长辈的价值观毕竟在有意或无意中会传递给他们. 正因如此, 我们要特别小心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有没有向他们作清楚的解释及给予他们良好的身教, 让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及安全感与机会向自己询问有关价值观的任何问题, 以免他们在看见我们也许在有些事上不自觉地言行不一, 也不敢或没有机会问清楚而妄下结论, 或认定言行不一是正常及合理的事.

      对工作繁忙的人, 要达成刻意交棒之目的, 必须认真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生活的节拍及特意抽空给儿女与自己交流的时段. 从另一角度看, 因社会的大动荡如战争及政治斗争或近期中国农村父母往大城市工作, 孩子交给祖父母辈抚养等, 都会影响数代缺乏正常家庭生活的环境, 严重影响父母, 特别是父亲, 不知道如何与子女沟通. 当大家对这实况有较清晰了解, 若从家庭关系因受注重培育全家参与, 并鼓励互助互爱的信仰所薰陶, 可望经过两三代的努力返回正轨. 我在不同教会的讲道中, 不时提醒信徒不要把这个责任外判给教会, 要与教会配合起来, 为下一辈建立一个健康的长成环境. 本栏以前提及北美一些教会, 有感于国内一些农村大部份父母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亲人照看, 因而组织短期宣教队去给予这些变相孤儿一点点关爱, 读者由此可见基督教在这方面的价值观. 这种跨越许多障碍, 大部份是自费而且牺牲年假者, 以他们的行动让他们的后辈认识人生应看那些事为重, 是最富有榜样性的身教. 类似方式传递价值观是值得思考及效法的.

      从根源看, 要求本身没有在这种环境长大, 却要拥有这种崇高的价值观, 岂非不切实际吗? 这是为何上文说要有数代的日子. 在另一方面, 创造主赐我们的, 不只是一些记载在圣经中的理念及一些圣经人物可以为我们提供的负面及正面教育及榜样, 天父上帝更赐给我们圣灵及其他因有同一信仰而具有同一生命的主内兄弟姊妹,让我们除了可以互励互勉, 更可以互助. 因此信耶稣的人, 为儿孙留下的最住遗产, 在理念及以身作则之外, 更应当是一个健康的属灵大家庭的环境. 我承认北美华人教会大多数离开这个标准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可是这标准和理念本身, 便不是一些中国传统的信仰提倡, 更不是他们要努力去推行及实践的. 读者以为然否?
                                                                        见报日期: 2018/6/29

人生探索欄            價值觀的交棒              周達恆

      上週探討最珍貴的遺產時, 並沒有明確地說那或那樣遺產是最珍貴的, 但讀者從這文題也許已猜到答案, 可是若認為這觀念與上週所探討的有矛盾, 請容我解釋不錯, 本欄經常強調創造主賜予我們每一個人自由意志, 父母不應把自己對他們的企盼強加於兒女及孫輩身上, 不過文題與這觀點並不矛盾, 因為長輩的價值觀畢竟在有意或無意中會傳遞給他們正因如此, 我們要特別小心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正確, 有沒有向他們作清楚的解釋及給予他們良好的身教, 讓他們有足夠的自由及安全感與機會向自己詢問有關價值觀的任何問題, 以免他們在看見我們也許在有些事上不自覺地言行不一, 也不敢或沒有機會問清楚而妄下結論, 或認定言行不一是正常及合理的事.

      對工作繁的人, 要達成刻意交棒之目的, 必須認真考慮如何調整自己生活的節拍及特意抽空給兒女與自己交的時段從另一角度看, 因社會的大動如戰及政治鬥爭或近期中國農村父母往大城市工作, 孩子交祖父母輩撫, 都會影數代缺乏正常家的環境, 父母, 特別是父親, 不知道如何與子女溝通當大家對這實況有較清了解, 若從家庭關因受注重培全家參與, 並鼓勵互互愛的信仰所薰, 可望經過兩三代的努力返正軌.  我在不同教會的講道中, 不時提信徒不要把這個責任外判給教會, 要與教會配合起來, 為下一輩建立一個健的長成環本欄以前提及北美一些教會, 有感於國內一些農村大部份父母把孩子交給祖父母或親人照看, 因而組短期宣教隊去給予這些變相孤一點點關, 讀者由此可見基督教在這方面的價值觀. 這種跨越許多障礙, 大部份是自費而且犧牲年假者, 以他們的行動讓他們的後輩認識人生應看那些事為重, 是最富有榜樣性的身教類似方式傳遞價值觀是值得思考及效法的.

      從根源看, 要求本身沒有在這種環境長大, 卻要擁有這種崇高的價值觀, 豈非不切實際嗎這是為何上文說要有數代的日子在另一方面, 創造主賜我們的, 不只是一些記載在聖經中的理念及一些聖經人物可以為我們提供的負面及正面教育及榜樣, 天父上帝更賜給我們聖靈及其他因有同一信仰而具有同一生命的主內兄弟姊妹, 讓我們除了可以互勵互勉, 更可以互助因此信耶穌的人, 為兒孫留下的最住遺產, 在理念及以身作則之外, 更應當是一個健康的屬靈大家庭的環境我承認北美華人教會大多數離開這個標準仍有相當大的距離, 可是這標準和理念本身, 便不是一些中國傳統的信仰提倡, 更不是他們要努力去推行及實踐的讀者以為然否?


                                   見報日期: 2018/6/2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